无物业“老”住宅65个,占辖区总小区比例超50%;老小区住户9882户,占辖区总住户近五分之一……
城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比重、人口构成、人员流动、矛盾诉求、人际交流、群众需求等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老社区、老龄化等“老”字号问题,成为摆在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面前的基层治理“头号工程”。如何让老社区“破茧重生”,焕发新活力、新生机?天星桥街道的答案是:连党心聚民心,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参与,以党建带社建、群建,创新“一社区一品牌”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榕树下大家说”“阳光石碾盘”“360°泉景”等特色党建品牌,切实把管理“难点”变成治理“亮点”,以多元共治绘就老城靓丽新风景。
天星桥街道晒光坪社区亲邻议事会。(受访者供图)
以自治促共治
激发老小区有机生长新活力
“车位严重不足,好多人随意乱停”“外墙都渗水了,管道也老化了”……近日,位于天星桥街道晒光坪社区的“榕树下亲邻议事会”现场,来自方园小区的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居民自治小组长张光兴一边听一边记录着,格外认真。
在居民眼中,方园小区有三大特色——房子老、居住人员多、生活习惯老。多年来,由于缺乏物业管理,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小区很多问题都难以解决,让大家头疼不已。怎么办?经过调研,社区党委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指导帮助小区成立了“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有事能商量”的“三有工作”自治小组,选取8个单元楼栋长、16个红色志愿者,负责协调沟通和宣传动员等工作,积极探索居民自治之路——
这不,红岩志愿者张光兴在小区巡查时,就收到居民反映树枝过于茂盛,甚至伸到居民家中的问题,如遇雷雨天,可能会有安全隐患。了解情况后,自治小组第一时间组织居民召开院坝会,商讨排危工作,并链接社会单位、人大代表等资源,解决资金问题、确定排危方案。“仅一个星期,我们就把树枝枯树修剪了,消除了小区的安全隐患,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张光兴说,小区的事成了大家的事,有商有量中不仅解决了事情,大家生活也更安心、更舒心了。
居民给力,社区也不拖后腿。为持续收集群众所需所盼所求,激发社区治理内在动力,晒光坪社区创新搭建了“榕树下亲邻议事会”阵地,打造“榕树下大家说”特色品牌,使治理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达到“共商共管共享”的目的。
“目前已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176起。”晒光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春颖表示,一方面,通过线上小区微信群,设置社区问题反馈“二维码”,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另一方面,创新“五民五单”议事流程,健全居民议事会,围绕小区建设、居民需求、民生服务、综合治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物业管理“七大矛盾点”,共商议事、对症开方,推动老小区有机生长,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
建阵地凝“新”暖“新”
细“治”入微聚合力
以快递员、外卖骑手等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优化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天星桥街道地处沙坪坝主城区东部,核心区域紧邻三峡广场、沙坪坝站、金沙天街等交通枢纽和商圈。其中,地处石碾盘社区的东原ARC创业产业园更是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聚集地,从事快递、外卖的新就业人员有300多人。
能歇脚充电、能防暑避寒、休息时不耽误接单,渴了、饿了、病了还有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提供……11月27日,记者在东原ARC的“红岩暖新驿站”里看到,伴随着石碾盘社区打造的“阳光石碾盘”党建品牌的不断拓展,“骑手友好街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就业群体也在这里找到了贴心的“临时家”、温馨的“避风港”、舒心的“幸福桥”,写下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来新订单了。”临近中午,外卖小哥李辉程的手机里频频发出派单提示音,忙过了中午一阵,李辉程又回到了驿站。“我可以在这里为手机充电,还能坐在沙发上休息。”李辉程说,他们小哥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休息解乏,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对他们劳动付出的理解,对他们主动融入的接纳。另外,快递和外卖小哥走街串巷,具有片区熟、人头清的优势。利用这一特点,社区党委以志愿服务为牵引,招募11名外卖小哥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利用送餐、取件等间隙,让他们当社区政策“宣传员”、社会治理“观察员”、文明城市“引导员”,主动参与独居老人代办跑腿和“爱心送考”等行动,并引导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外卖骑手马铭泽告诉记者:“我已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将利用工作之余参与辖区治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社区,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三支”队伍撬动大治理
积极发挥“网格”作用力
在基层治理中,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既是党的政策的“小喇叭”、群众心声的“传声筒”,也是家长里短的“贴心人”和社区群众的“服务员”。在泉景社区,活跃着三支队伍,他们每天接打的几十通电话和上万步的行走数据背后,承载的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不懈努力。
“年龄越来越大了,又不能出门,每天这样在家坐着,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石胜友是一名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社区党委副书记谭姣皎了解到石老的状态后,时常通过线上问候、电话问询、入户访问等形式,与老人聊聊家常。考虑到辖区内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人,她还积极统筹协调在职党员以及三方互动单位走进老人们家里,成为辖区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特殊老党员们专职“暖心唠嗑员”,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谭姣皎介绍,社区组建了“和善泉景”调解服务队、“便民泉景”公益服务队和“幸福泉景”心理服务队,服务覆盖个人到家庭、儿童到老年等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群体。
这三支队伍是泉景社区开展“360°泉景”党建品牌的缩影。“3”即是社区党委实施“强阵地—壮队伍—重服务”三步走计划,“6”即围绕“政治、综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6个方面精准发力,“0”即服务群众0距离,通过积极建设“畅心园”社区级阵地、“泉景之家”网格级阵地和“泉景会客厅”楼栋级阵地,打造居民们“家门口的活动场所”,构建起360度全方位为民服务网络。
如今,党建共商、事务共管、服务共推的基层治理新局面在天星桥街道已然形成。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不断拓宽,群众的自治意识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过程、全领域参与的多元共治现象蔚然成风,为老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品牌效能,积极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充分链接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服务空间、不断做优社区服务,切实建立有温度的社区群落,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天星桥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
-END-
副总编:黄 伟
责 编:王 粲 郭思云
编 辑:胡亚亚 雷 诗
记 者:张小凤 王 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