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重庆日报》关注报道了
沙坪坝区
坚守生态底线 筑好宜居之城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
↓↓↓
《重庆日报》2024年12月5日第6版
详细报道原文如下↓↓↓
沙坪坝东滨嘉陵江、西抵缙云山,创新资源富集、开放平台众多、产业底蕴深厚、名医名校集聚、生态环境优美,是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之城。
近年来,沙坪坝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美丽重庆建设为统揽,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沙坪坝范例,为美丽重庆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位于沙坪坝区的佛罗伦萨小镇
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据沙坪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吉刚介绍,近年来,沙坪坝着力守好一方“碧水”,建成投用龙凤河日处理能力7000平方米的生态湿地,改善流域水质;土主、西永污水处理厂三期和沙田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投用,全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到54万立方米;全面实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整治工作,推进嘉陵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整治率达95%;实施嘉陵江“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对嘉陵江7.6公里岸线实施生态治理,打造嘉陵江畔秀美磁场;完成梁滩河青凤段、刀子铺段岸线综合治理,整治河道38公里。
同时,全力抓好“治气”攻坚,出台《沙坪坝区重点区域“治气”攻坚强化方案(2024-2025)》,以PM2.5防控为重点,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协同攻坚;实施重点领域污染源精准管控,采用无人机飞航、VOCs走航、卫星遥感等“天地空”手段开展数据监测,实现精准“治气”;重点区域油烟净化器全部定期清洗,完成机动车路检查1.01万辆。截至12月4日,沙坪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同比增加7天,PM2.5平均浓度26.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降低7.3%,浓度均值为中心城区最低。
沙坪坝还稳步推进“治土”,2023年以来治理污染土壤18.28万立方米;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1900余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8万亩。
打造城乡风貌大美格局
“我们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努力增添美丽乡村气质!”潘吉刚说,沙坪坝先后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20条,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7公里,深入实施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等9大行动,制定“一水一策”分类治理;清淤约1.8万立方米,建成30亩以上水产养殖场尾水设施6个,全区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实现连续8年降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全面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新增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3个,三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歌乐山—中梁山乡村旅游精品线,灿若湖耕读研学基地投运,成竹玥里、琴仙居等10个项目,龙泉村、新发村乡村会客厅正在加快推进。
同时,沙坪坝着力扮靓大美都市颜值,持续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累计创建“无废城市细胞”153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约44%;将“无废”理念融入资产管理,创新建立公物仓“一盘棋、一张网、精细化、多元化”管理体系。
深化“四周四沿”整治,绿化美化城市干道20公里,内环塑石文化长廊建成,重庆智慧气象公园、陈家桥滨河公园投用,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08平方米;持续开展“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完成岸线治理5.6公里,建成高品质滨江休闲空间40万平方米,沙磁步道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成率43.8%。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沙坪坝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共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赛力斯成为首批具有碳足迹独立核算能力的新能源智能车企。
此外,沙坪坝还结合企业制造基地的特点,开发绿色低碳能源,提高绿色生产水平,赛力斯汽车获评重庆市2023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2023年国家绿色供应链企业称号、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荣誉,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该公司分享了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潘吉刚表示,沙坪坝将深入贯彻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要求,持续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按照“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总要求,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全力在美丽重庆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END-
副总编:黄 伟
责 编:王 粲 郭思云
编 辑:胡亚亚 雷 诗
内容来源:重庆日报
将沙坪坝发布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