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位老艺术家与青年演员齐聚一堂,240多名来自各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演员以及民间爱好者奔赴而来,共同出演经典剧作、首演大剧和“实验”新品剧。
名角新秀,纯正好戏场接场
传承,是包括越剧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的关键词。晚会名角毕至、新秀云集,为观众展示了越剧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越剧春晚连办三年,已渐显晚会IP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名角新秀登台献艺。无论是经典剧目,还是新编作品,乃至像《我的大观园》这样首演不过半月的剧院力作,都能在晚会上得以原汁原味地呈现。
大胆迈步,越韵焕新门路新
如果说固本守正是越剧闪耀历史舞台一个多世纪的根本,那么创新求索就是越剧活跃于新时代的生长密码。
西洋文化形式新潮、风格张扬,虽看似与越剧格格不入,实则却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张亚洲、郑晓合作带来的戏歌《念》,融越剧戏腔与rap于一身,激情奔放的台风为诠释《白蛇传》老故事中的新面相提供了方向。国风戏歌《回马枪》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新锐男团呈上,现代流行风格的加入,让节目从歌曲到演员都散发出强烈的青春气场。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宝玉二种》同时结合了越剧、歌仔戏、爵士乐三种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由台风松弛的中国台湾演员陈禹安唱来,充满了新鲜活泛的艺术魅力。
越剧春晚年年焕发新吸引力的秘诀在于,它勇当新人新作的“试验田”,积极组局,促进跨界合作交流。事实证明,保持开放心态对文艺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强势破圈,八方来客共争辉
领略越剧之美、倾注传承之力。越剧春晚走过的3年,是越剧日益破圈、号召力不断增强的3年。今年的越剧春晚比之往年,加入的剧团、剧种更多,成员的来处、身份、年龄层等也更为丰富。
晚会集结了全国多地的各式剧团,从专业的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到民营的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海宁皮影艺术团等,它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剧种,不仅限于越剧。绍剧与越剧、婺剧并称为浙江三大剧种,其中猴戏是绍剧的拿手好戏。晚会上呈现的《闹天宫》继承了名家精髓,气氛热闹喜庆,孙悟空、二郎神等神仙角色神态各异、本领高强,完美契合春晚舞台。此外,海宁皮影戏《白蛇传》和平阳木偶戏《闹花灯》均源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地方特色浓郁、民俗风情浓厚,为晚会增添了亲切感和温暖的情感传递。
越剧春晚早就不只是专业演员的独家舞台,上到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下到小学生萌娃,都是这场盛会的主角。《五女拜寿·拌嘴》结合节目特点,巧妙选用5个萌娃代替成人出演,幼儿态的“拌嘴”充满稚嫩童趣,引得观众欢笑连连。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当地至今还是越剧人才的摇篮。在成功举办了两届人气火爆的“嵊州村越”特色文化活动后,越剧春晚特别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民星”村越选手登台献艺,他们中有学生、理发师、个体户等,丰富多样的职业背景充分展示了越剧深厚的群众基础。
“过大年,唱大戏”,中国人对戏剧之所以如此痴迷,尤其热衷于在新年看戏,大抵是因为春节辞旧迎新、人们对来年满怀希冀之际,戏剧内核中的团圆美满、贬恶扬善、接福纳祥、风调雨顺等元素契合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整场越剧春晚热闹非凡,名家经典唤怀旧绪,新人新编连接当下,满足了每位越剧迷的“爱越之魂”和新年愿景。
浙江卫视越剧春晚是一场融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国潮与越韵于一体的庆典。通过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它展示了越剧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成功将越剧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推向全国乃至全球舞台,让海内外观众共同见证了越剧穿越一个多世纪的艺术生命力。
来源:浙江广电集团
“中国视听”APP新视界版块
可观看已播出的完整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