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以科技探寻为核心,全季四期内容围绕航天、宇宙、铁路、森林四个领域展开,揭秘中国绝美风景里的前沿科技。发起人、科学家和工程师亲自实地探索这些科研现场,感受趣味、知识与惊喜的交互瞬间,深刻体会科研人员的热忱与胆识。
对话制片人
问:请您介绍《好奇研究所》表达的主题和创作理念是什么?节目有哪些创新之处?
【内容创新】在内容方面,想要在各色各样的产品“擂台赛场”上脱颖而出,要和综艺、相亲节目等抢夺观众注意力确实挑战不小。于是我们就想到一个词——风景,我们决定把科技场景拓宽,带领观众去他们无法亲身抵达的地方,走进绝美风景里,探寻前沿科技,解码中国智慧,这样主题立意就诞生了。
【形式创新】第二个挑战是科技的可视化问题。科学、科技很难呈现,为了提升科技题材的观赏性,我们摄像团队采用大量TVC级别拍摄技法,让大家看到大国重器拉索,像科幻小说照进现实,也结合了最新虚拟VP技术,给科技的演绎科普带来不少便利。
本季《好奇研究所》还特别设计了矩阵式的产品线规划,30分钟完整版的纪录片主要服务电视大屏端观众,深度剖析主题,涉及知识点一一展开故事点娓娓道来;10分钟左右精品微纪录片,从用户视觉出发,主抓一条线索,更具网感,更聚焦科技与普通人的关系,比如《这辈子总要看1场“宇宙烟花”吧?》就是抓住网友对远方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引出探索宇宙的大科学装置;1 - 3分钟“好奇日记”,精炼传递知识、观点,聚焦人物动人故事,呈现节目幕后花絮,满足多元观众需求。
对话总导演
问:做科技科普向节目和做其他节目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担心观众不爱看、看不懂?怎么面对这个现实问题?
答:本季节目的定位聚焦于“探寻前沿科技,解码中国智慧”,科技科普向节目需要较高的制作门槛。为了确保节目中内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导演组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需要迅速消化一个垂直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广泛搜集各种相关报道、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献资料,并频繁请教专业人士,硬着头皮把专业知识“啃下来”。拍摄前跟嘉宾老师对内容,发现还是有些小知识点理解有偏差,每天都要更新和深化自己的知识库。
为了科普信息能被观众接受、吸收,降低传播门槛,我们还尝试各种方法,打比方、用数据、做类比等,比如把伽马射线暴比喻成一场“宇宙烟花”,我们还关注一路所遇之人的故事点、情绪点,我相信这些闪闪发光的人能被观众关注到,我们见到一位造火箭的工程师妈妈,前期踩点听到她和孩子的互动故事很感动,所以将她的个人故事采访融入作品中。通过不同年龄性格的科研人员,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硬核工作背后的温度与浪漫。
对话导演
问:本季在审美风格定调上最初是如何考虑的?在“走进绝美风景”的过程中顺利吗?拍摄期间有哪些设计上的“小心思”?
答:我们致力于推出一档融合最新影视视觉技术的科普节目,区别于传统纪录片手法,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为此,在创作初期,我们就确立了以最前沿的电影设备和技术——包括虚拟制片(VP)以及高斯泼溅为核心,赋予节目内容更多元化的表达。
通过运用VP技术,我们构建了一个既能独立存在又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的虚拟空间,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无论是遨游浩瀚星空还是漫步幽密森林,都能瞬间穿越时空,感受那些令人向往的美好景致。这项技术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还弥补了因录制时间限制而未能捕捉到的理想画面。
对于科普内容的呈现方面,我们借助高斯泼溅扫描技术,对大型科学装置进行高效建模与重建,直观形象地展示科学原理,赋能前沿科创,通过新的技术应用极大缩短了制作周期,保证节目内容快速且高质量地呈现给观众。
视听面对面 | 探地方独特美食人文 展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三餐四季》第二季主创谈
视听面对面 | “以AI之名,奔赴美好未来”《未来中国》AI季主创谈
视听面对面 | 跟着悟空游黄河过大年《大河长歌中国年——2025黄河民歌春晚》主创谈
视听面对面 | 陈丽君、李云霄喊你大年初二看越剧春晚——《浙江卫视2025越剧春晚》主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