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同事辰辰跟我抱怨,她的儿子最近总是一个人闷在房间,谁也不理,甚至一句话也不说。
辰辰一脸担忧地说:“我真怕他得了抑郁症,实在受不了了!”
一个13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最敏感脆弱的时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辰辰这样的父母太多了。
他们都在担心孩子的表面行为,却从来不在意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殊不知,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长期无视孩子的内心,不理会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才是导致今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
无视孩子内心,后果有多严重
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父母:
孩子考试考了第一名,父母开心地把孩子高高扛起来表扬;
孩子考试排名倒数,父母就一顿说教,然后没收手机或者电脑惩罚孩子。
父母看重的永远是结果,很少会关注过程。
他们不在乎孩子考第一用了多少心计,也不关心孩子为何会考得那么差。
唯一关心的就是成绩单这个“硬指标”。
可这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后果十分严重。
第一,只看重结果,会让孩子养成功利心态。
孩子总是在父母期许的目光下成长,他感受到“只要我取得好成绩,父母就会满意”,于是养成了不择手段取得结果的心态。
比如,有的孩子虽然成绩好,却是靠死记硬背;
有的孩子虽然表面听话,却在父母面前戴着一张“面具”。
第二,不关心过程,无法引导孩子内在成长。
父母不了解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自然也就无法给孩子恰如其分的学习指导。
这就好比,医生只看病人的CT报告,而不问病情,药方当然难以对症。
第三,不懂得倾听,无法获知孩子真实想法。
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也就不再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久而久之,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上,而对孩子的内心一无所知。
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说心里话,却从不反思是不是自己始终没有学会倾听。
第四,不理会需求,导致孩子内心空虚。
每个孩子都有渴望被理解、被关爱的需求,这是与生俱来的。
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内心只会越来越空虚迷茫。
我们常说,今天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可又有多少父母会问一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最后,孩子会厌恶父母,甚至产生仇恨情绪。
如果你的父母只关心你的分数、只看重你的表现,而从不在意你的感受,你又会有何感受?
所以,父母忽视孩子内心,不仅无法引导孩子成长,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终生难修。
注重结果而不在意过程,父母需要反思
从小到大,许多父母都在以结果为导向养育孩子,可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太大。
比如,父母天天通过各种方式逼迫孩子,最终孩子也通过各种方式骗过父母眼线——可以是装病、可以是作弊、可以是编造各种借口。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她讲她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糟了,经常吵架。
女儿上初中后,学习态度很差,经常逃学。这位妈妈非常着急,采取了各种措施:
买了智能手表,24小时定位女儿的位置;
偷偷查女儿的聊天记录,监控她的社交情况;
逼迫女儿每天晚上把手机交出来检查;
还经常无故翻看女儿的书包,查看是否有作业没有完成。
可这些严厉的管教方式,没有一个奏效,反而让女儿对阿花更加反感。
一次,这位妈妈突然要检查女儿的手机时,女儿终于忍无可忍,把手机狠狠摔在了地上:
“我宁愿不要这个手机,也不要这样的你!”
说完,女儿抱头痛哭,让阿花无地自容。
后来,这位妈妈才反思出自己的问题:
她只关心女儿的成绩和行为,却从来不关心女儿的感受。
她用各种方式监控女儿,却从来不去倾听女儿的真实想法。
她强迫女儿交出密码和隐私,让女儿无法再信任她。
她用惩罚和恐吓去逼迫女儿,让女儿对她产生了仇恨情绪。
许多父母都犯着同样的错误——注重结果而不在意过程,可这绝不是一个成熟负责任的家长应有的教育方式。
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父母需要反思:
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而要更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
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提高自己。
不要只看重孩子的表现,而要多关心孩子的感受。
表面循规蹈矩,内心却荒芜空虚,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不要企图完全控制孩子,而要给孩子合理的自主权。
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地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引路人。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陪伴,而不是苛责和惩戒。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全心全意地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有劳各位点一下“星标”和“在看”,以免没能及时看到之后的文章,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