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种新潮做法在多子家庭中悄然流行开来——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
很多父母认为,这种做法不偏不倚,给予了男女平等的尊重。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未免有些短视和片面,反而可能埋下了一些隐患。
隐患一:影响家庭和睦,引发矛盾隔阂
我们从小就接受了"子随父姓"的传统观念,即便在新时代,对长辈而言这种影响力依然大到难以完全抵御。
一旦存在了不同的姓氏,祖孙关系很容易疏远。
比如王先生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他的儿子王德昌姓王,女儿严小玲姓严。
每逢过年过节,爷爷奶奶就更愿意陪同王德昌一起玩耍,对严小玲则有意无意地冷淡以对。
渐渐地,两老与严小玲的关系变得生疏,有时甚至会因小事争吵不休,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也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在一些家庭中,双方长辈甚至会因为姓氏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口角。
他们总是认为对方家的那个孙子应该随自己的姓,否则就是对本家血脉的不尊重。
我就有一个朋友,他父亲和岳父就曾因此大吵一架,最后孩子被迫改了姓,给双方长辈的关系都带来了伤害。
可见,不同姓氏之争确实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和睦氛围。
隐患二: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孩子们往往很敏感,只要被同学或长辈拿姓氏开涮,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会困惑:"为什么同为父母所生,我们却有不同的姓氏?"
一些孩子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是遭到了遗弃或被领养。
我就曾经有一个朋友的儿子,从小就对自己的姓氏很敏感。
只要一被人提起,他就会情绪低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不愿意出来。
后来朋友无意中发现,原来儿子是因为和同学姓氏不同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绪。
好在朋友及时发现并开导孩子,否则一个小朋友就这样被困扰,真是令人痛惜。
隐患三:影响手足亲密度,亲情渐行渐远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手足之情是亲情中最重要的一环。
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守望相助,这是一个家庭能走到最后的根本保证。
但不同的姓氏往往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我有一个朋友家就是如此,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姓氏不同,从小便被分别寄养在了两个外婆家。
十年过去,姐弟俩早已失去了儿时的亲密无间。见面时更像是陌生人,即便寒暄几句,对话也总是干巴巴的。
偶尔因为一些小事争吵起来,好不容易止住嘴上的口角,内心的芥蒂却始终存在。
曾经的手足之情早已在时间的长河里荡然无存。朋友回忆起这一切,感到非常痛心和自责。
后来他们不得不把孩子都接回自己身边居住,好不容易才勉强修复了关系。
但姐弟俩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已经留下了阴影,要完全重拾当年的亲密无间着实是一件很难的事。
或许,这就是姓氏差异给手足情谊带来的致命一击。
我们若能正视它并及时补救,就免去了将来无尽的遗憾。
有人说,不同姓氏只是一种折中之举,旨在实现性别平等。
但我看并非如此,如此"平等"反而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家庭和睦、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试问孩子被长辈不同对待、内心受创,又有什么平等可言?兄弟姐妹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不复存在,平等的意义又在哪里?
也许有人会说,我批评的只是一种极端情况。
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只要存在姓氏差异,就难免会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一定的心理隔阂和家庭阴影。
相比之下,不如三思而行,用智慧的方式化解矛盾,让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做法,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应该坚持。
这并非是道德约束,而是祖先无数代人总结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有劳各位点一下“星标”和“在看”,以免没能及时看到之后的文章,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