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监督员监督什么
主要工作职责[2]
协助传达疾控部门关于医疗机构落实医防融合、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和指令。 督促派驻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督促医疗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问题整改,指导帮助医疗机构提升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 定期向同级疾控机构报告派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对发现存在的违法违规线索等有关重要事项及时报告 协助疾控部门调查处置传染病疫情,配合疾控部门调查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并承担疾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8项具体工作任务[3]
1.掌握基本情况
收集并建立医院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的工作情况台帐。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对驻点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门急诊和住院部进行巡查,发现就诊和收治的总人数或五大症候群中重症患者异常增多,发现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疾病诊断、药物治疗和信息报告异常的病例时,及时报告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核实诊断和流行病学史。
3.风险排查
结合疾控部门发布的工作提示和季节性传染病流行特点,对驻点医院内重点科室、药房、检验科、影像科、院感及公共卫生科的重点疾病诊疗能力、药械储备、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工作建议,进行技术指导。
4.工作督办
督查医院公共卫生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对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是否及时响应、规范处置,信息部门是否每日按时上传规定的数据,承担监测任务的哨点医院责任科室是否按时开展采样送检和信息报告。
5.定期会商
定期向院内相关科室通报重点传染病疫情评估风险,会同相关科室组织开展传染性疾病疫情趋势及救治需求情况会商,提高临床一线对传染性疾病患者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和管理的精准性。
6.督导检查
传达疾控部门关于医疗机构落实医防融合、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和指令;对医疗机构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平急转换机制和应急准备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等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按要求开展数据交换和排查处置。
7.情况报告
定期向疾控部门报告驻点医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重要事项。
8.工作协查
协助疾控部门调查处置传染病疫情和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疾控部门交办的工作。
38条工作内容[4]
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
传染病防控工作考核。
传染病防控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
传染病防控信息共享。
传染病防控应急管理。
传染病防治培训。
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
传染病报卡资料管理。
传染病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
传染病哨点监测。
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
传染病预警反馈机制。
传染病疫情流调和处置。
机构内传染病疫情控制。
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会商。
传染病预检分诊。
发热门诊管理。
传染病患者救治。
传染病患者转诊。
重点传染病防控。
母婴传播阻断。
传染病死因登记管理。
疫苗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预防接种医学建议。
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公示。
新生儿疫苗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消毒隔离培训、工作开展。
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
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
规范收集、运输、储存、处置医疗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
建立完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机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规范运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