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三天就好了,聊聊生病和快速康复

文摘   2025-01-04 10:31   甘肃  

疫情结束后,流感似乎就没停过,一波接一波,搞得不少原本身体硬朗的朋友也变得脆弱。我有点因祸得福,前年5月因为静息心率接近100bpm遇到一位好医生,一边给我开美洛托尔(Metoprolol),一边提醒我中年男性不要持续吃,最终还是要靠锻炼。

我从快走到慢跑,每天都坚持5到10公里,脑雾的情况大大减少,成人痘几乎绝迹,甚至口腔溃疡也跑没了。从此对于“用自然方式改造身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了很多文献和书籍——并且躬身入局,亲自去实践一些内容。


把自己的身体投入进去,最大的好处是不迷惑了。

有很多书籍和文献的内容互相矛盾,比如Peter Attia医生(《超越百岁》)和杨定一教授(《疗愈的饮食与断食》)就各执一词,观点完全对立。如果不用自己的身体去实践,就根本不知道该信谁了。

这就答复了昨天留言的第一个问题:

是不是因为我“作”出来的感冒。




寒冷暴露和感冒


我的感冒不是“冻”出来的。

你看很多冬泳的大哥大姐,身体特别棒,几乎不会因为“挨冻”而生病。相反,他们的身体在寒冷的刺激下产生了很大的“抵抗力”,平常也不会生病。

但反过来说,不是所有的人冬泳都不会感冒,或者说,在寒冷的刺激下有些人的免疫力是降低的,会被感冒病毒趁虚而入。

这就是所谓“千人千面”,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了。



我的“寒冷暴露”刺激“棕色脂肪”策略,是深思熟虑之后才采用的。我认认真真地快走和慢跑,坚持到现在已经快1年半了,我感觉自己的耐寒能力比周围的朋友都强。别人穿薄羽绒服的时候,我衬衣加一件防风衣就可以。

同时,我发现头部保暖比较重要,所以哪怕在“寒冷暴露”来加速减重突破平台,也会戴帽子。

总之,我不是傻冻。


这一次感冒,我感觉还是因为身边有朋友中招了,那天开会的时候我们又聚在一个密闭空间,我没有做个人防护——感冒病毒密度过高了。就算我按照昨天文章储备了比较多的“免疫系统战斗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完全不受影响。

接着咱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比较尖锐了,这位街坊是这么留言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知道利用工具,流感有特效药,速福达,硬扛的意义在哪里?找本免疫学的书好好读一读呢?




为什么生病却不立刻吃药


速福达(玛巴洛沙韦)确实是好药,可以拆穿流感病毒的伪装。

流感病毒本身是没有复制自己的能力的,它想要复制自己,就必须混进正常的人体细胞核里,利用核里的物质来复制、壮大病毒队伍。可是人体细胞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有一套“辨认敌我”的系统,靠“帽子”来认准自己人。流感病毒有从“自己人”手里抢夺“帽子”的能力,完美地把自己伪装成“好人”。而玛巴洛沙韦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抢帽子”能力,让ta翻不出什么大浪。

要是我病得很重,医生给我开了玛巴洛沙韦,那我肯定吃。


可我的情况是这样的:

  1. 前天牙龈有点肿,好像要生病,就没出去跑步,休息;
  2. 晚上9点钟觉得冷,体温还正常,钻进被子睡觉,一口气睡了8个半小时;
  3. 昨天早上已经神清气爽了,但还是有畏寒的感觉(比前天强一点),所以昨天还是休息为主,一整天只有5000步;
  4. 今天早上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不觉得冷,也没有啥其他症状,照常跑了5公里。

其实我感觉这次我的身体表现还不错,没有到发烧的程度,我也没有去医院。对于玛巴洛沙韦这样的处方药,我坚持“遵医嘱”的原则,医生不开我自己是不会吃的。

可能我昨天文章标题起得不好,写了个“硬扛”,这是那位街坊留言中有一点“恨铁不成钢”意思的原因。
不过开头一句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我觉得语气重了一些——似乎有孟子的那种“无君无父,是禽兽也”的感觉了,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咱们再回到那位语气很重街坊的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不去读一点免疫学的书?



真的读过免疫学的书

我其实对于免疫学一直都很感兴趣,疫情期间我姑姑、我师弟和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先后去世,都是因为癌症,这激发了我对于免疫学的兴趣。我觉得作为科普读物,最好的免疫学书籍是这一本:
微信读书的推荐值是94.7%,2100人点评的“神作”。把过于复杂很难理解的免疫系统写得清晰易懂,我一直想开一个系列来仔细解读这本书——太想推荐给大家了。除了上面这一本,我还读过池谷敏郎的《抗炎生活》、伍焜玉的《免疫的威力》、徐庞连的《生命的守卫者:免疫、癌症和治愈之道》,我觉得都不错。
不过我也要坦白地说,免疫学的教科书实在是太难了,我没有读过,估计我也读不完——毕竟任何一个免疫细胞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做好几百个博士论文,这里面的学问真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从这本书的视角来看,我们的免疫系统有“对抗宇宙中所有碳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能力,但启动这种能力需要几天的时间。
为什么需要几天时间呢?因为免疫系统分成“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部分,“先天免疫”可以快速启动,只有“三板斧”,容易被狡猾的微生物绕过;而“适应性免疫”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在“先天免疫”控制不住局面时才会彻底被激活——于是往往是生病几天之后身体才开始奋力反击。
所以,在引入药物之前往往身体会难受好几天,这都是免疫系统的设计。


可是,这难受的几天之中,免疫系统又学会了新的知识,储备了新的能力,让你的身体在应对下一次的进攻时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让子弹飞一会儿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和年轻人。
我自信还没有那么老,还不希望现在就把自己包裹在药物之中,所以哪怕读了一点免疫学的科普书籍,我还是选择在病情没有恶化之前先不要急着吃药,如果真的很难受就遵医嘱的逻辑。

最近我在读杨定一教授的《疗愈的饮食和断食》,觉得深受启发,也有我不太能理解甚至不能赞同的点。但我感谢杨教授以及其他的作者,他们给我带来了新的信息,给我未来的“用自然方法进行身体改造”之路打开思路。
也感谢愿意留言纠正我的街坊,语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以警醒,让我不要读了两本书就自以为是。

世界很大,我知道得很少。
好在我还有写作这个途径,不停地获得街坊们的指正。


余不一一
顺祝冬安

1月2日,于浦江

作者 三亩 | 编辑 Yancy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发送【qq】至后台
如有表述不明确或疏漏,欢迎留言版指出校正

CDC信息站
关注疾控动态,传递疾控信息,专业介绍传染病与地方病、计划免疫、结核病、慢性病、性“艾”病、职业病等疾病的防控知识,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推送养生保健科普文章.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投稿邮箱:65495235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