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纪念册发布,桥梁效应获中法嘉宾盛赞

民生   2024-11-18 03:08   法国  


参与活动的中法嘉宾手持纪念册共同合影。

当地时间11月15日,“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纪念册发布会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王健公参、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欧洲时报社常务副社长谢添、中国银行巴黎分行代表杨亚坤、法国潮州会馆监事长叶远山、法国青田同乡会第一副会长周军、法国文成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财务长朱良堂、法国执政党巴黎党部对外事务负责人叶飞燕与数十位中法嘉宾一道,共同见证纪念册发布。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致辞。

钟诚在致辞中表示,《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览纪念册》不仅凝聚了中法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承载了我们传媒人的责任:以真实与深度记录历史,连结未来,帮助更多人跨越文化的界限,彼此理解、彼此欣赏。衷心希望这本纪念册能成为一座桥梁,把中法两国人民的故事与精神延续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这段跨越六十年的深厚友谊。


法国潮州会馆监事长叶远山致辞。

叶远山在致辞中表示,纪念册记载了两国人民的真实故事,见证了六十年来中法之间的深厚情谊。每一件物品,都是中法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生动写照;每一个故事,都是中法建交六十年来富有温度、充满力量的注脚。


法国执政党巴黎党部对外事务负责人叶飞燕致辞。

叶飞燕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能成为中法百姓故事展的六十位百姓人物之一,法百胜故事展的思路,别有新意,欧洲时报从百姓的小故事铺开,来讲述中法建交史,热烈祝贺故事展影集的出版和发行。


在此次“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上,叶飞燕提供了已故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手稿作为展品,致辞过程中,叶飞燕还向保罗·安德鲁表达了缅怀之情。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参王健(右三)向参展嘉宾赠书后共同合影。

中国银行巴黎分行代表杨亚坤(右)向参展嘉宾赠书后共同合影。

法国潮州会馆监事长叶远山(右三)向参展嘉宾赠书后共同合影。

法国青田同乡会第一副会长周军(右三)向参展嘉宾赠书后共同合影。

法国文成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财务长朱良堂(右二)向参展嘉宾赠书后共同合影。

发布会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王健公参、中国银行巴黎分行代表杨亚坤、法国潮州会馆监事长叶远山、法国青田同乡会第一副会长周军与法国文成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财务长朱良堂,分别向参展嘉宾进行了赠书,多位嘉宾在接受采访时对纪念册给出高度评价。


94岁的参展嘉宾张璧山(左)在另一位参展嘉宾戚晓瑜的纪念册上签字留念。

94岁的参展嘉宾张璧山是目前旅法侨界最年长的侨领之一,他对记者表示:“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这场值得纪念的聚会,看到这本纪念册令我印象深刻,祝愿《欧洲时报》越办越好。”


87岁的参展嘉宾、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首任译员汪华在现场阅读纪念册。

“将当初几个月的展览最后再做成一本纪念册具有很大的意义,这本画册是中法人民与人民间来往和友好的桥梁,”展览嘉宾、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首任译员汪华说,“对我个人而言,这本画册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把火炬,我愿意将这本画册给我的家人晚辈像火炬一样传下去。”

“我觉得这本纪念册的发布是很大的一个贡献,里面的内容着重于个人故事,感染力不一样,和外交语言不一样,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旅法著名学者沈大力与董纯夫妇对记者说,“中法建交60年就是我的60年,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是我的亲身经历,通过这个活动还聚集了这么多对中国友好的法国人士,我觉得这个想法真的非常好,我回家还要好好看看这本纪念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嘉宾手持纪念册邀请其他嘉宾签名留念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为自己的纪念册收集了20多个签名参展嘉宾、法中协同发展协会会长戚晓瑜对记者说:“能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成为被选中的60个人物之一,我感觉非常荣幸,我也觉得这本纪念册非常有收藏意义,所以我希望能尽可能多地留下记忆。”


法国嘉宾Arnoud Hocquard表示:“这本纪念册是一件非常好的纪念品,我回去一定要给我的家人好好看一下,今天纪念册的发布非常成功,就像当初展览的组织工作一样,能来到这样我真的非常开心,这件礼物真的太棒了。”


纪念册封面。

《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览纪念册》为全彩印刷,每本141页,共印刷250本,纪念册以时间为顺序,以中法双语详细介绍了2024年3月至5月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的“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中,每一件展品及其所有人的信息与故事,纪念册刊印和发行得到了中国银行巴黎分行、法国潮州会馆、法国青田同乡会、法国文成联谊会的大力支持,巴黎隐庐茶室为此次纪念册发布会提供了茶点赞助。

巴黎隐庐茶室为此次纪念册发布提供了茶点赞助。

(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报道)

编辑:K



在看分享好文章



欧时大参
《欧洲时报》带你用法国视角看欧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