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02
歌者简介
黎淑华女士,1932年2月生于四川綦江县。1947年就读于重庆女师音乐科。1949年参军入12军文工团。后调西南行政委员会文工团、西南人民艺术剧院、四川省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85年调四川省歌舞剧院。工作期间先后在蔡绍序、沈湘、姜珠、李维勃等人的辅导下进益。她主要演唱四川民歌和具有浓郁西南地区风格的创作歌曲。
程永玲女士,1947年5月生。成都市曲艺团著名四川清音演员。十一岁入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学艺、师承著名四川清音演员李月秋素以演唱清音小调享名曲坛。她在二十余年的舞台实践中,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清音的传统曲目,还勇于创新,演唱了大量现代曲目,逐渐形成了清新、俏丽的艺术风格。
龚七妹女士,1958年8月生于重庆。1974年考入四川省曲艺团任演员,曾专攻四川清音。1981年从师于四川音乐学院曾淑芳,后随林俊卿学习声乐。198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班,从师王福增。198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单科进修班,从师王永全和金铁林。
李丹阳女士,1965年4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2年考取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曾在重庆工作。后赴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入金铁霖师门。
以上简历来自网络文库、盒带文案或百度百科。仅供参考。
03
歌曲试听
1.小妹爱的是勤快人(1959年8月25日 北京现场录音)黎淑华演唱
上面的歌谱是一本旧书图影。介绍“白苏华”时附录此歌。曾在总政歌舞团工作的白苏华是四川人,在四川时候黎淑华教过白苏华。这歌谱大概是黎淑华给白苏华的。八十年代黎淑华在中唱还有一版《小妹爱的是勤快人》录音。QQ音乐上有。
2.穿起花鞋看花来 四川民歌 裴灵 编词 郑永禄 丁承策 改编 黎淑华演唱
黎淑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唱此首歌曲。不过上面这条录音是八十年代的。可以听出她嗓音的变化。
3.我的丈夫点点高 黎淑华演唱
最早看到这个歌名的时候,我以为是一首揶揄自己丈夫身高的歌曲。仔细一听才知道,原来是“童养媳”视角。
4.小放风筝 程永玲 演唱
《小放风筝》是四川清音中的“名曲”,曲艺与民歌的渊源很近,所以我把四川清音里的名歌也拿了进来。程永玲作为四川清音的传人,录过两部清音专辑。
四川清音源于明末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1662-1795),朝廷鼓励他地居民向四川大量移民,各地移民带来的乡音小曲,被四川唱曲艺人吸收,丰富了四川清音的唱腔和表演。四川清音在吸收各地唱曲并与本地方言相融合后,至道光年间(1821-1850),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随着商贸活动的日趋频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唱曲艺人,随商船溯江入川行艺,沿江商埠如万县、重庆、泸州等地唱曲卖艺甚为流行,这也促进了四川清音的发展。从四川清音曲牌中,可以看到它与省外许多地方的民歌小调的血缘关系。这支《小放风筝》中的长三角韵味清晰可见哦。另,这段唱的“顿音”,算是一个特色。
5.摘海棠 程永玲演唱
这段唱还是四川清音,它的花样主要是弹舌音。
6.玲珑塔 龚七妹 演唱
“玲珑塔”依然是四川清音。篇幅较长,跟我听过的西河大鼓的同名作品好像唱的都是N个“徒弟”在玲珑塔的故事。龚七妹从业第一季在四川的曲艺机构,主攻四川清音。只是她录制这段清音的时候,已经在俩音乐学院跟美声业师学过“科学唱法”了,最早唱四川唱清音的时候应该不是这个味儿吧。
7.绣荷包 宜宾民歌 龚七妹 演唱
这段《绣荷包》可能算四川民歌中的名曲。方言感较比其他地域的“绣荷包”强烈。
8.石榴花开叶子青 会理民歌 杨青编曲 李丹阳 演唱
9.望郎 四川大足民歌 李丹阳 演唱
李丹阳的信息网上比较多。不再重复。
总想过太平日子,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是不切实际的。
建议加公号团队联系人微信 XIANGWANG-2012 ,下好先手棋。
另,本号有别苑,可顺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