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入
考试题库/热门考点/每日一练等
51.骨折的急救护理。
答案:(1)抢救生命:首先处理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窒息或大出血等可能威胁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
(2)包扎止血:绝大多数伤口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若骨折端已戳出伤口并已污染,又未压迫重要血管或神经,则不应现场复位。
(3)妥善固定:对闭合性骨折者在急救时不必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骨折有明显畸形,可适当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再行固定。
(4)迅速转运。
52.简述无菌操作原则。
答案:(1)操作环境清洁且宽敞:①操作室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①存放环境适宜。②标识清楚。③使用有序。④注意储存有效期。
(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①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②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③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④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⑤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⑥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⑦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⑧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⑨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
53.列举半坐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原因。
答案:(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此卧位借助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有利于脓液、血液及渗出液的引流。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便于引流,还可减轻中毒反应。同时采取半坐卧位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此外,腹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舒适,有利于切口愈合。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54.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
答案:(1)立即停止操作,脱手套。
(2)处理伤口:①立即用手在伤口周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但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②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如有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③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伏)消毒伤口,并进行包扎。
(3)及时上报:及时在信息系统内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上报。
(4)评估患者和受伤护士:根据患者血液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受伤护士伤口的深度、范围及暴露时间进行评估。
(5)血清学检测与处理原则:被污染的锐器损害后,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受伤者免疫状态的血清学检测,并于24h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5.简述压力性损伤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
答案:(1)1期:指压不变白的红斑,皮肤完整;可有疼痛、坚硬或松软,皮温升高或降低。
(2)2期:部分皮层缺损;部分表皮缺损伴真皮层暴露,表现为浅表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也可表现为完整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
(3)3期: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无筋膜、肌腱/肌肉、韧带、软骨/骨骼暴露。可见腐肉和/或焦痂。
(4)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伴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创面基底部可有腐肉和焦痂覆盖,常伴有潜行或窦道。
(5)深部组织损伤:皮肤完整或破损,局部出现持续的指压不变白,皮肤呈深红色、栗色或紫色,或表皮分离后出现暗红色伤口或充血性水疱。可伴疼痛、坚硬、糜烂、松软、潮湿、皮温升高或降低。
(6)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因创面基底部被腐肉和/或焦痂掩盖而无法确认组织缺失程度。需去除腐肉和/或焦痂后方可判断损伤程度。
56.简述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
答案:(1)力学因素:①垂直压力。②摩擦力。③剪切力。
(2)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3)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致肌肉萎缩,受压处因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保护。
(4)年龄:老化导致皮肤易损性增加。
(5)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率增高,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量增加。
(6)器械使用:如医疗器械使用的部位产生压力和/或造成局部温湿度改变,引起损伤。
(7)机体活动和(或)感觉障碍。
(8)急性应激因素。
57.简述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1)进行皮肤和组织评估。
(2)采取预防性皮肤护理措施:①摆放体位时避免红斑区域受压。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不良刺激。③禁止按摩或用力擦洗压力性损伤易患部位的皮肤。④失禁病人制定并执行个体化失禁管理计划。⑤使用皮肤保护用品或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进行营养评估:给予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4)进行体位变换: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
(5)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支撑面:如泡沫床垫、气垫床、减压坐垫等。
(6)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7)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知识和技能。
58.肌力程度分级。
答案:
0级 | 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
1级 |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
2级 | 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
3级 |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
4级 | 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弱 |
5级 | 肌力正常 |
59.常见热型及特点。
答案:(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等。
(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感染等。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然后下降至正常,经过一个间歇期,体温又升高,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4)回归热:体温升至正常范围以上数天后再降至正常1~2天后再升高,如此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癌性发热等。
60.简述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答案:(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2)加强病情观察: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尿量以及伴随症状的变化。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饮水,以每日3000ml为宜。
(4)促进病人舒适:注意休息、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5)心理护理。
预测16
患者女性,50岁,突发上腹部剧痛,并渐波及至全腹2小时,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而来诊。体检T:37.5℃,P118次/分,Bp14.3/9.33Kpa,急性病容,表情痛苦。腹平坦,腹式呼吸消失,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如板状,压痛和反跳痛阳性,以上腹为著,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减弱。诊断性腹穿刺抽出含食物残渣的混浊液体约1ml。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87%。既往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4年。
1、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
2、如需手术,术后的护理措施?(只要是消化道穿孔引起腹膜炎术后护理均可套用此题,如车祸伤导致肠穿孔、胃十二指肠术后吻合口漏及残端漏术后均可用此护理方法)
答案:
(1)病情观察: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尿量、记录24h出入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动态变化。
(2)体位与活动:术后全麻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6h后,待血压、脉搏平稳改为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3)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禁食、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经口饮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4)补液与营养支持:①补液:遵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输全血、血浆;②营养支持:及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5)腹腔引流护理:①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②引流袋:引流袋须低于腹部引流口,普通引流袋每日更换,抗反流型引流袋可2~3日更换1次。③引流液: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④皮肤护理: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干燥清洁;⑤拔管指征:引流液清亮且量小于10ml/d、无发热、无腹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
(6)预防并发症:预防腹腔脓肿和切口感染的发生。
预测17
患者男性,63岁,农民,因间断性粘液血便3月余,纤维结肠镜提示“直肠癌”,收治入院。既往身体状况一般,患病以来食欲差,乏力,每日解4~7次大便量约200~400g左右,混有少量粘液、脓血。现在患者情绪低落,担心疾病预后,不知道如何配合手术治疗。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身高1.73cm,体重52kg。
1.请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目标。(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书写技巧见博傲超背班案例分析)
答案:(1)护理问题
ü 焦虑 与对癌症治疗缺乏信心有关。
ü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肿慢性消耗等有关。
ü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前准备的知识。
ü 活动耐力下降 与患者营养不良有关。
ü 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等。
(2)护理目标(注意:护理目标可根据护理问题进行书写)
ü 病人焦虑症状减轻。
ü 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维持或改善。
ü 病人能掌握有关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的知识。
ü 病人乏力症状减轻。
ü 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如何对这位病人进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帮助其减轻焦虑。
(2)营养支持:术前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少渣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输白蛋白等,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必要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肠道准备:①饮食准备:传统饮食准备: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2日起进无渣流质饮食。新型饮食准备:术前3日至术前12h口服全营养制剂。②肠道清洁:包括导泻法(高渗性导泻、等渗性导泻、中药导泻)和全肠道灌洗法。③口服肠道抗生素。
(4)选择合适的肠造口部位。
(5)阴道冲洗:术前3日每晚行阴道冲洗。
(6)留置胃管及导尿管:术晨留置胃管及导尿管。
3.术后肠造口的护理要点。
答案:(1)肠造口评估:①活力:正常肠造口颜色呈红色,表面光滑湿润。②高度:肠造口一般高出皮肤表面1~2cm。③形状与大小:肠造口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
(2)造口袋的使用:一般于手术当日或术后2~3日开放结肠造口后即佩戴造口袋。当造口袋内充满l/3的排泄物时,应及时倾倒。
(3)饮食指导:①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少渣食物。②食用过多膳食纤维食物,可能会引起粪便干结和排便困难,甚至出现肠梗阻,故只能适量进食。③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可产生刺激性气味或胀气,不宜过多食用。④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
(4)注意造口出血、坏死、狭窄等并发症。
(5)心理护理。
预测18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月入院。体查∶T37℃,P80次/分,BP110/80mmHg,左乳外上象限有一2×3cm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局部表面呈酒窝征,乳头无溢液。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快速切片示乳腺癌,后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回病房。
1.请列出该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问题书写技巧见博傲超背班案例分析)
ü 体象紊乱 与乳腺癌切除术造成乳房缺失和术后瘢痕形成有关。
ü 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留置引流管、患侧上肢淋巴引流不畅、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或感染有关。
ü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知识。
2.针对患者的情况,提出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书写技巧见博傲超背班案例分析)
(1)体位: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和渗液情况,并予以记录。
(3)伤口护理:手术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包扎松紧度适宜,包扎期间注意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及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避免皮瓣坏死及腋窝血管受压。
(4)引流管护理:①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②妥善固定引流管;③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④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⑤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连续3d每日量少于10~15ml,创面与皮肤紧贴,手指按压伤口周围皮肤无空虚感,即可考虑拔管。
(5)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①避免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注射或输液等。②避免患肢过度活动、负重和外伤。③抬高患肢,避免患肢下垂过久。④进行患者按摩或功能锻炼,促进肿胀消退
(6)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锻炼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3.请制走一份详细的术后功能锻炼计划。
答案:(1)术后24h内:活动手指和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
(2)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
(3)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1~2周:术后1周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做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术后10日左右皮瓣与胸壁黏附已较牢固,做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的锻炼。指导病人做患肢功能锻炼时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功能锻炼的内容。术后7日内不外展肩关节;不要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以防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
博傲教育医护有题小程序,涉及护士、护师、护理考研、护士招聘等多个专业,包括每日一练、官方大联考、热门考点、考试题库、备考视频等多个版块,多套模拟卷及千道试题,是考生刷题强化好帮手!点击下方图片或链接医护有题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