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财政聚焦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强化财金协同联动,优化完善风险补偿政策,引导集聚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截至目前,我市财政金融产品“政信贷”授信突破1140亿元,累计为1.5万户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3.4万笔,平均授信利率4.06%,平均获得授信周期4天。
出台《关于调整完善“政信贷”风险补偿政策的通知》和《合肥市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政策实施细则》,提高高成长企业贷款额度,前移高成长企业风险补偿节点,拓宽风险补偿对象范围,引导集聚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并增加压贷、断贷、逃废债等约束机制。同时,制作一张图读懂宣传海报,撰写政策解读文件,传达政策精神至各金融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部门网站等多渠道加大政策宣传。
探索融资增信举措,在已实施“政信贷+农业保险”基础上,推广开展“政信贷+基金”,通过引入农业保险保单、基金已投企业等相关评级数据,支持市场主体融资增信。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政信贷+农业保险”贷款765笔、2.89亿元,叠加贴息后,农户平均融资成本低于2%。首批48家母基金参股基金股权投资企业,获银行信贷融资11亿元,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补充4000万元充实市风险补偿资金池,激励金融机构愿贷、敢贷,风险池总规模2亿元,撬动信贷规模比例超500倍。累计预拨17家担保机构保费补贴2.71亿元,支持担保机构提供低费率担保贷款450亿元,杠杆撬动比例166倍,平均担保费率0.68%。截至目前,已通过“免申即享”方式补贴利息1.82亿元,补贴后的实际贷款利率最低至2.18%。
“政信贷”产品运营管理始终坚守风险底线、严格合规管理,持续关注银担机构贷款风险情况,细化完善风险补偿线上系统,实现了金融机构贷款逾期信息录入、风险补偿申报、受理、审核与兑现全流程线上化,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与政策执行效率,共同筑牢财政金融产品风险防线。截至目前,累计审核兑付风险补偿121笔、补偿资金6280.33万元,风险补偿率仅为0.48‰,产品融资风险可控。
一方面,推广“信泰分”“研值分”应用。将“信泰分”评价模型,全面应用于“政信贷”产品,评价结果供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参考,并与风险补偿相结合,提升产品风险管理水平。开发科创企业“研值分”评价模型,推广与8家金融机构在“共同成长计划”、授信评审等场景应用,助力我市科创企业增获授信84.94亿元。另一方面,推动平台资源整合。主动对接省融资平台,与省平台共享企业授信、放款、普惠小微贷款、信用放款等维度信息,推进我市数据纳入国家、省一体化平台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