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3年了!

文摘   2024-10-14 15:01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吧!

发现问题,不逃避问题,且解决问题,才是这个时代的进步!

1

国庆期间,和老单位的几个战友聚了一下,大家感慨颇多。

战友A是一位自主的战友,目前就职在一家房地产公司,谈到这些年自主后的生活,他说,“干了20年以上的,大部分人之所以选择自主,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家庭和孩子的考量。”

自主的他,家庭和事业都兼顾到了,也算很不错了。

“小刘,你这逐月已经第3年了,感觉如何?”我问小刘。

小刘是我所在原部队的一名军士,服役20年了,是第一批逐月的军士,目前就职一家汽车销售公司。

“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说,对于逐月的我们,其实从逐月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今后的逐月,都是要从零开始,知道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我是当初想逐月,可是家里人觉得还是转业好,毕竟60岁后的保障,能够看得见,逐月,目前就是摸着石子过河。”已经选择转业的老B说。

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不管是自主的老A,,还是逐月的小刘,甚至是转业的老B,还有复员的我,

普遍认同的是,当下的逐月政策,是不够全面的,需要完善的,如果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今后要在三线小县城生活的,又没有过硬的军地通用技术,非必要不逐月,选择转业,是上上签。

2

2021年,逐月政策一经出台,改变了很多人退役后的路径。

最明显的单从群体来说,也是最大惠利的群体,就是军士兄弟们。

按照现行政策,军龄在18年以上的军士,是可以逐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给予了退役后的路径照顾,特别是服役16年后延期2年的一级上士,“可自由,有保障”,有手艺的军士,可以拿着逐月金,也可以二次创业,或者再找一份工作。

军士进入部队的,起点普遍来说比较低,尽管这几年高学历的军士也很多,但是能够服役在16年以上且是全日制本科的军士,其实不多。

为什么这个逐月要向军士靠拢?考虑到新时代的军士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军士,今后会是军队职业化的一个庞大群体,在后路上理应给予多一种选择,这是发展前景,也是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安置的压力。

然而,对于军官而言,自主没了,逐月来了,改变的不仅仅是身份问题,且在待遇上呈现出断崖。这中间没有过渡期,导致部分够自主的人不得不选择逐月,多少从心理上很难接受。

要说“逐月”与“自主”相比,也是由于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待遇保障差异,仅靠退役金养家,已经根本行不通。

说句不好听的,“逐月”制度短期内无法在基层部队广泛推行显而易见,而基层军官用脚投票的结果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客观来说,两个时代出现的两种政策,确实不应该相比,但是两个政策确实很像,自然就会相比。有人提出,很明显之前营级自主都比现在大校逐月拿得多,谁会心理平衡。的确,从某种程度上,现在能做的只能逐月和转业相比,按照目前这个政策,大多数也都会选择转业。

一旦没有经济保障的后盾,很多人都会考虑,到底哪一种选择比较靠谱?是逐月,还是转业?看似是一种选择,实则是一种对未来5-10年的一种命运抉择,不得不慎重。

“服役时我们可以不谈钱,但是退役了,不谈钱的保障就是耍流氓。”这句话,话糙理不糙,我是经常听到。特别是退役后,我感同身受,一旦退役了,很多退役军人承受的压力很大,不光来自家庭,还有外界的压力,比如身边的朋友,同事、战友、亲戚。

我们总说,未来会很好的,但是未来在哪里呢?

3

随着未来达龄高峰到来,“不得不逐”人群必然扩大。加之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经济形势扑朔迷离,考公考编竞争激烈,真的都能找到心仪工作吗?恐怕不少人心里是没底的。

这三者的核心在经济,安身立命的事儿,叠加在一起,难度系数大增。因此,很多人对逐月政策提出质疑、抗拒也不意外。

既然是直面问题,那也提出一个问题,逐月要是调整,怎么调整?

觉得,大框架比如服役年限肯定不会改了,如果能把60岁退休后,只发20%退役金的规定调整到30%,最好是50%,这样逐月“老有所依”还是可以体现的。另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军官退役年限和待遇参照以前自主择业,是可行的。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兵驿


逐月号
发布退役军人逐月安置待遇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