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人物故事】信真|上甘岭的“百灵鸟”——抗美援朝老战士柳岳继的故事

文摘   2024-12-11 06:30   天津  

上甘岭的“百灵鸟

——抗美援朝老战士柳岳继的故事


作者    

她是上甘岭上唯一的女战士

她是电影《上甘岭》王兰的原型

秦基伟给她当过马夫

是电影《英雄儿女》王芳的原型之一

她一生甘愿奉献

每天不捐款就睡不着觉

电影《上甘岭》中的王兰,《英雄儿女》中的王芳,是现代女英雄的荧屏形象,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形象深入人心,为观众津津乐道。

其实,抗美援朝战场还有许多这样的巾帼英雄,柳岳继即是其中之一,她是上甘岭阵地上唯一的女战士,被誉为上甘岭上的“百灵鸟”,用“秘密武器”帮助打败了敌人。而在她的晚年,更有一项不为人知的秘密——热衷公益事业32年,每天不捐款睡不着觉。

今年,这位“百灵鸟”已是88岁高龄,让我们一起回顾她的传奇人生。



这位最可爱的人名叫: 柳岳继

柳岳继出生在四川省叙永县,离赤水河非常近。赤水河就是那条红军“四渡”的赤水河。

虽然那时的柳岳继只有几岁,但已经听过无数抗战故事了,后来叙永县还成了西南联大的分校。

柳岳继就是在这样抗战氛围浓厚的环境下长起来的。不知不觉中,“保家卫国”的种子悄悄在她心底生根发芽,逐渐长成苍天大树。

1950年4月,第15军文工团来了县城,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女兵,当兵的心更加强烈,柳岳继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毅然决然地参军了,那时她才15岁。

参军的决定,柳岳继谁也没告诉,自己跟着大部队就走了。

后来她母亲半路追上来,拉着她要带她回家,面对母亲强烈的反对态度,柳岳继并没有屈服,她拼命地挣脱母亲,再次从家里跑了出来。

直到母亲再也追不上她,抓不上她。

就这样,跑着跑着,她彻底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就像一只远走高飞的纸鸢,而牵引她的线已然从亲生母亲变成了祖国母亲。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为了追上大部队,柳岳继是日夜不歇长途跋涉,虽然追上了,但她自己的脚也受了伤,磨出很多血泡,后来还化脓。

就当她疼的钻心,但还不想落下大部队时,一个身强体壮的人牵着马就来了。

还没等柳岳继回过神来,就把她放到了马上。

直到军营,跟身边人说起这事,柳岳继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马夫”是谁,直到战士们告诉她,她才知道这个人就是第15军的军长秦基伟。

而当时的秦基伟也并不知道,他无意间帮助的小女孩竟会在朝鲜战场上有那么大作为,成为人人称赞的军中“花木兰”。

朝鲜战争爆发后,柳岳继跟着大部队奔赴朝鲜,不管是柳岳继还是即将远行的战士,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联军,他们要面对的是最先进的美式装备,而他们背后就是祖国,一旦败了,自己的家就保不住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一声声壮阔嘹亮的歌声中,他们走向那片未知的土地。

刚到战场上,柳岳继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她突然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残酷,很多士兵都是好好的出去,可一场战打完,很多人都面目全非,甚至有些人再也没有回来。

在前线,她看到很多生命的流逝,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战争是这样的,没有人情、没有灵魂,只有冰冷的武器和温热的血肉。

作为文工团的一员,她们虽然不用上战场,但还是尽其所能的为这场战场做些什么。

她们把很多英雄事迹编成歌,行军过程中唱给士兵们听,给这场复杂而残酷的战争增添一丝活力,抚慰死者的魂魄,安慰生者的精神。

那时候她总是编着小辫子,所以战士们都喜欢叫她“小辫儿”,歌声的存在让沉重了气氛轻松了一些。

虽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先来,但当下还活着,既然这样,那就要好好活,连带着离开的人的那一份。

在战场的这段时间,柳岳继不仅会唱歌给战士们听,她也学会了扔手榴弹、射击还有简单的包扎。

朝鲜的冬天很冷很冷,很多人都被冻伤,小小年纪的柳岳继也没有逃过,双手被冻掉皮,双脚的指甲被冻掉,即便这样她不走。

后来,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竟然还去了上甘岭,成为这场惨烈战争的亲历者。

1952年10月1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争的残酷程度,即便是到现在再提起来,还是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是的,实在是太惨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4.3万人,美韩联军投入6.3万人。

而上甘岭不过3.7平方公里,双方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激战43天,打平了山头,也打碎了无数翘首以盼的家庭。 尸横遍野,就是上甘岭的实景。

上甘岭战役的发生是美韩联军为了扭转朝鲜战场的被动局面,发起了一场争夺战,主要是为了夺取由志愿军控制的五圣山。

而想拿下五圣山,上甘岭是必经之地,所以上甘岭也是我军的重点防御线,因为一旦被美韩联军拿下,那志愿军的防线就被动了。

当时上甘岭重要到何种程度?它关乎整个战局的谈判,甚至双方都在谈判桌旁等着上甘岭的消息,哪一方占了优势,谁的腰杆就硬,说话也更有底气。

当时防守上甘岭的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的两个连,还有一个连,从数量上讲并不算多,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韩联军投入了7个营的兵力,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这里还必须要说一下,志愿军第15军的军长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基伟将军,除了指挥员之外,全军大多都是四川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川军。

川军的名声,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听过,英勇善战,宁死不屈,所有的褒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们。

像轰动全国的英雄人物邱少云和黄继光都是四川人,当他们的名字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川军”也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但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要是他们能亲耳听到人们的赞赏,亲眼看到人们钦佩的眼神该有多好,那样我们是不是也能不那么遗憾。

上甘岭战役牺牲的人很多,作为志愿军的一份子,柳岳继拒绝了组织下达的撤退命令,坚决留下来照顾伤员。

那时虽然也有不少护士,但大多是在后方,当然也有去前线抬伤员的,但真正意义上一直呆在前线的只有柳岳继。

“很多战士出征时好好的,回来时已面目全非,分辨不出是谁,没法跟家人联系。”

为了准确知道这些人都是谁,她就在战士们的衣服后面写上名字、年龄、家庭住址。

后来,她给所有人都这样写,还把他们的个人物品包起来,如果他们能回来,这些是礼物;如果回不来就成了遗物。

上甘岭战役伤的悲惨情况,往往让柳岳继来不及悲伤,来不及害怕,也来不及悼念。

她忙着照顾伤员,忙着记下他们,她害怕这些人会被世人遗忘,害怕自己以后也会忘记,害怕没有人能把他们的事迹说出去就消失不见了。

整个上甘岭战役,柳岳继看到无数伤亡,但即便是到了现在有一件事她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2连有个爆破班隐藏在敌人附近的暗堡里,需要组织定期给送补给品,柳岳继主动请缨,想跟着小战士一起去。

去的时候还算顺利,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回时,有炮弹击中了暗堡,洞口瞬间坍塌,副排长不幸身亡。

另一名志愿军的大腿被炸断,柳岳继当即给他包扎,但是血就像拧开的水龙口一样,疯狂往外流,她用了三个急救包都止不住。

小战士的嘴唇疼的发紫,身体止不住的颤抖,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柳岳继知道这是因为他太虚弱了。

上甘岭战役时,敌人封锁了我们的补给线,粮食、弹药都运不上去,很多人一连好几天都吃不上饭。

柳岳继就这样抱着小战士颤抖的身体,给他唱着歌,她不断祈祷天赶紧黑,这样她们就能运送伤员了。

整个上甘岭战役,柳岳继都奋斗在前线,直到战争结束她才回到文工团。

人虽然回来了,但上甘岭的惨烈画面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后来她写下“青山已被敌炮毁,唯见烈士坟墓群”,短短一行字,说尽了43天的牺牲与苦楚。

是啊,我们早已分不清,究竟是山还是山,还是烈士们的尸骨堆成了山。

1991年,柳岳继正式退休,但她并不想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于是,她投身到我国的公益事业,去孤儿院、养老院,把自己的工资捐给那些需要的人。

然而,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这位见过大风大雨的老人却害羞了,她只是淡淡的回答道:

“我不把这些钱捐给国家,我睡不着呀!”

除了这些日常捐款外,她还喜欢给人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其实,每次说起来心里都会难受,脑子里想着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人,心一阵一阵抽痛。

可历史总要有人说,总要有人记得,她生怕自己忘了,生怕后人忘了。

还记得之前去看关于志愿军的纪录片,其实,很多回到家乡的老兵都生活的不是很好,但面对组织上提供的帮助,他们都坚决的拒绝,问其理由,都是自己还能干,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我不知道支撑他们的信仰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对祖国爱的深沉,深爱这样宁静平和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生活来的太不容易了。

现在的中国繁荣富强,战火再也没有烧到过中国的土地上,你们的期待已成为现实。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