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剂是包装食品商品内必不可少的部分,总是不起眼地躲在包装底部,默默地起着防止食品受潮、发霉的作用。
近期,干燥剂似乎又有了“重量级”的“作用”,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广泛讨论。
干燥剂竟比商品实物还重?
“我最近在一家电商平台买了两罐榛子,买的时候商品页面描述显示,两罐榛子共500克,但收到货后感觉很轻,称重后发现每罐榛子实际重量只有144克。”由于商品重量与实际描述不符,胡女士找商家理论。商家客服解释称,250克是商品总重量,榛子实际重量是每罐150克。胡女士质疑道:“既然如此,你们为何不在商品页面标明呢?”
遭遇“干燥剂刺客”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些商家或明目张胆缺斤少两,或偷换概念,将包装和干燥剂重量算在“净含量”里,导致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实际重量与标注不符。
无独有偶,在上海读大二的小叶两个月前为了做实验,在某电商平台买了一包250克的贡菊。因为做实验要求数据精准,她第一次称取了72克菊花,第二次再称发现剩下的只够36克,加起来也只有108克。她拿出包装袋里的干燥剂一称,发现干燥剂就重122克。“干燥剂比商品实物还要重,关键是加上干燥剂也不够250克。”因为有称重图片,小叶成功退了款,但她还是气不过,“要不是我做实验有称重条件,真被商家糊弄过去了。”
早在今年3月,有测评up主发布视频称,网购的100件坚果、干货、零食产品逐一称重发现有70件商品缺斤少两(缺重5克以下的不计),缺重超过10%的有43件。具体称重显示,一包500克的瓜子,干燥剂重量127克;一份500克的干桂圆,干燥剂和包装袋占重136克;一份250克的干香菇,包装和干燥剂占重121克,货品实际重量只有129克,差不多只有标重的一半;一份干竹菘标重50克,净重实际只有14克。这些商品的店铺信息显示,多款商品的销量都达“10万+”。
缺斤少两正成为网购新痛点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的普及,网购得益于其便捷性和可选品种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节省了不少往返于实体商店的奔波。但与此同时,部分商家利用很多消费者收到商品时往往不太会去留意重量的习惯,以及即便发现分量不足,也苦于沟通不畅、退货流程烦琐、时间成本高而放弃维权,明目张胆地缺斤少两,赚取不义之财。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此前发布的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月1日至8月23日,全国有关“网购商品缺斤少两”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8万余条,这一问题正成为消费者网购新痛点。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介绍,网购商品缺斤少两,商家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在网络购物缺斤少两的情景下,商家在商品说明页面、订单详情页面对商品重量、数量的描述,属于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任超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来源:消费日报综合工人日报、法治日报、中国新闻网、大河网
图片: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编辑:张钰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