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针对市域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城乡布局不均的局面,山西省临汾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分级分层分流诊疗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基固本,打造临床重点专科“新高地”
专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区域医疗实力的关键标尺。近年来,临汾市大力实施“提质强医”工程,以启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十百千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为抓手,强力推动胸外科、神外科、肿瘤科、骨科等“十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目前,临汾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胸外科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骨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跨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
依托重点专科建设这一“引擎”,临汾市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有效带动了县域医疗能力和服务能力“双提升”。“百名学科带头人”和“千名技术骨干”评选工作,为专科建设注入“活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不仅在临床一线开展疑难病症攻关,引领科研创新,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向基层医务人员传授知识技能。
借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建设的东风,临汾市制定“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行动方案”等文件,通过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受援医院长期对口支援和协作的全覆盖。全市县域医疗集团上接三级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三根天线”,持续提升县级诊疗、急救、传染病防治能力,特别是全力支持乡宁县和洪洞县开展一体化改革“升级版”试点。作为全省15家县级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县,乡宁县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保健康为中心”转变;洪洞县让基层医疗更有“厚度”,让健康服务更有“温度”。这两个案例被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作为典型,其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下沉资源,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硬底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临汾市围绕“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目标,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县域内就诊率稳步攀升,居民就医便利性、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县级层面,“六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如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传染病救治中心在全市已实现“县县全覆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覆盖度也超八成。
在乡镇层面,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强化传染病防控能力,在传染病监测预警、源头防控上发挥“前哨”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应建尽建,全科医生配齐配强,为居民提供了多元就医选择。
在村级层面,通过乡招村用、县里统一招录分派等方式,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投身村医事业,为村医队伍注入青春活力。三级培训体系环环相扣,市级的网上全员培训覆盖全市3000多名村医,传递前沿知识;县级集中培训聚焦区域疾病特点,强化实操技能;乡镇级驻院轮训让村医在临床一线锤炼医术,村医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转变理念,奏响医防融合“主旋律”
临汾市坚定不移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编织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防护网。
在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中,临汾市深入开展“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为近100万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进村入户上门医疗服务。创新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聚焦重点人群开展进村入户服务;现场指导县乡村医生规范诊疗操作、优化病历书写、提升病情研判能力,助力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围绕常见疾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主题,开展科教宣讲宣传,让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医防融合方面,临汾市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实施慢性病防控有效监测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开展农村癌症和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干预项目、慢性病综合监测与干预项目等慢性病防治项目,对筛查出的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建立短期和长期随访管理制度,推动实现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悠悠万事,健康为先。下一步,临汾市将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发展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山西省临汾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董凤妮
(关注“健康山西官微”微信号,获取权威资讯)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