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被撤销!大学劝退专业,又添新成员

教育   2025-02-02 18:31   北京  
星标麦研⭐,精彩信息不错过

2024年,从有求必应哈尔滨火爆出圈,到天水麻辣烫、阿勒泰旅游……一个个现象级城市文旅的关注热潮,让中国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2024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显示,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


与此同时,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这充分展现出文旅产业恢复发展的态势和发展活力。


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旅行业在提振经济、拉动内需、拓展就业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同比增长75.49%。这一数据表明,文旅产业在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然而,与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不匹配的是,一些精准对标文旅产业的大学专业,如旅游管理显示出明显的学难致用、与行业脱节的特点,需加以重点关注。












仅四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

能学以致用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届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41%,远低于本科平均(72%),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的主要本科专业之一(另一个较低的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换言之,近六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无关。较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终从事的工作居然是文员,结果让人略意外。


这其中的一些客观原因不容忽视。


近年来受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文旅等相关产业受冲击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672亿元,比上年下降1.8%(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71%,比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受疫情影响,分别下降8.7%、5.0%、4.2%和4.1%。行业发展直接影响了相关岗位的需求情况,主要目标是培养匹配文旅产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旅游管理就业也因此受影响。


除此之外,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问题也是导致相关专业就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阳光高考网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有504个,据此计算,每2.6所大学就有1所开设了该专业。开设数量多,毕业生规模大的直接结果可能是供过于求,“不适销对路”最终导致就业质量整体偏低。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4%,低于本科平均(78%)4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5504元,也低于本科平均546元。结合多项就业指标来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急需调整,必要时,高校或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跨学科培养,甚至调整优化本专业设置。


这或是近年来撤销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数量增加的原因。2023年,有16所本科高校撤销了该专业。从1998年正式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旅游管理专业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较长的学科专业设置时间意味着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经验和软硬件资源或将更丰富,但可能也意味着,若无法与时俱进对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的修订,人才培养将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具有显著应用型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调整是许多学者的共识。


《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文就曾提到,现阶段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与国家战略需求契合度较低,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尚有欠缺,不能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需要。


文章直指,传统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旅游新兴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存在高校教学资源与培养规模不相适应、学科设置与办学特色趋于类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高校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上述种种,都是相关专业负责人及设有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高校需直面的问题。


另外,深入分析从事专业无关工作的旅游管理毕业生的择业主因我们发现,因为“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1%)而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居多,明显高于本科平均(24%)。这说明,需要加强对本专业的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前瞻教育,以让其做好相应的职业准备。













旅游管理类专业十年撤销超100个

需重点关注












旅游管理专业并不是旅游管理类专业中唯一的值得关注的专业。


前文提到的另一个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的本科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


对本科高校撤销专业名单的统计发现,近十年,撤消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数量共计有102个,居于全国各专业类撤销专业数量TOP20之列。其中,除了上文提到的旅游管理专业,十年撤销了44个以外,酒店管理撤销数量也较多,撤销了33个。另外,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撤销了14个,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撤销了11个。



旅游管理类专业大批量撤销,一方面或是高校对接市场采取的主动之举,但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旅游管理类专业整体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偏低,仅为42%,远低于本科平均。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文旅产业呈现出“消费场景多元化”“体验式旅游兴起”“情感旅游成潮流”“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更多融入”等特征,在此情况下,精准对接文旅产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数据显示,2023届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需能够应对旅游市场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多元化需求,在此过程中产教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一文特别指出,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完美对接。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提出的建议是,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也应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其能适应旅游业新环境,具备创新性和引领性。同时,高校办学要凸显其所在地区的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特色。该文同时建议,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旅游业态新方向,如开设“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课程;还可以将旅游学与文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开设“旅游文化学”课程;也可以开设“旅游数据统计分析”课程,将旅游学和统计学相结合。此外,还需要对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进行解读,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课程。同时,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知识融入旅游课程,如开设“大数据背景下的旅游开发”等课程。


另外,新媒体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了解到的许多现象级出圈事件始发地都是自媒体平台,因此加强对文旅相关专业人才的新媒体素养培养也是当务之急。


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文旅品牌发展报告2024》提到,长期以来,城市文旅品牌传播的主体是明星、名人,当前明星、名人在城市文旅品牌传播中仍具有重要影响力,但新晋“网红”由于其在网络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报告指出,从城市文旅品牌传播的渠道和载体来看,以“两微一抖”、B站、小红书等为代表的新平台逐渐成为主流渠道,综艺、影视、歌曲、短视频、短剧等成为重要载体。而在此过程中,相关事件的策划人、讲述人都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培养相关人才将对此大有助益。


因此,一些地区已着力强化相关专业人才引育工作。


例如,旅游大省——云南已印发《关于加大旅游人才引育助推现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了未来3年全省旅游人才引育的重点和目标对象,提出要积极引进旅游领军人才、大力集聚旅游创新人才、着力支持旅游骨干人才、全面培养旅游实用人才。


事实上,2023年底,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也印发了《浙江省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打造名家名师、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后备人才5个层次的人才梯队。


相关政策的出台,足见相关地区对旅游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以及发展文旅产业的远见和决心。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丰富消费惠民举措、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等6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相信随着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将创造更良好的空间,旅游管理类专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兰瑞英.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J]. 旅游纵览, 2024(14):52-54.

[2]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EB/OL],2022-4-13. 

[3]麦可思研究院.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整理内容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回复“蓝皮书”,可获取2024年最新就业蓝皮书数据





喜欢的话,
点个分享、收藏、赞、在看呗~☟

麦可思研究
分享就业蓝皮书研究成果,大学生学习及就业、教师教学行为分析,高校质量保障、教学评价、专业(群)建设、招生宣传、人事招聘等实践案例,以及高教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