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理工科学得越深,越需要文科素养

教育   2025-02-05 18:31   北京  

星标麦研⭐,精彩信息不错过

 

“文科消亡论”蔓延,如何理性审视文科困境?2025广东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对此话题展开热议。

 

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理工科学得越深,越需要文科素养

 

所谓的“文科消亡”,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这个话题,只能说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文科与理科哪个比例更大的问题。传统的人文学科也一直处在发展过程当中,只不过相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专业行业相比,它的占比变小了。但如果说文科正在消亡,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的确,现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让一些人认为,人文学科受到了“冲击”。但我反而认为人工智能对于文科来说,更可能是一种帮助。例如传统人文学科需要的背诵、检索,之前我们只能跑到图书馆,一本一本去翻找资料,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检索,找到需要的信息,甚至还能提供给你文献要点。从这个角度讲,人工智能不仅没有对人文学科造成冲击,反而对人文学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今的理工科建设如火如荼,这与我们目前所处的国际形势和现实情况有关,也与国家的发展方向有关。而且现行的高考制度下,选择理工科,尤其是选择“物理+化学”,确实有更多的专业、院校可供选择,出于现实的考量,家长和考生自然会想要选择理工科。

 

对于文科教育而言,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如果想要文科进一步发展,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把文科和最新的技术相结合。文科教育可以借鉴理工科教学的模型思维,注重标准框架,而摒弃掉一般性的信息记忆。其实在高校文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理工科中也同样存在。我们已经不能再死记硬背,而是要强调逻辑性记忆,掌握思维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度发展文科顶尖人才教育,这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文科的通识教育,也需要顶尖人才教育。尤其是在如今的大国竞争的形势下,我国与他国竞争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有人文艺术、经济金融等全方位的竞争,此时此刻,高素质的文科人才不可或缺。

 

其实,在理工科的学习过程中,也必须拥有文科素养和人文情怀。科学必须跟人文结合、跟艺术结合才会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只是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或许文科的素养对他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如果他有志于成为一个顶尖的技术高手或者高层管理人员,那么文科素养在他的人生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现在文科生的就业收入情况比理工科情况要差,从而来否定文科,我也是不认同的。诚然,就应届毕业生的起薪而言,理工科的上限或许比文科生要高一些,但是许多理工科毕业生的起薪也在1万元以下。而这个所谓的“高起薪”与目前国家的发展重点和资金投入有关,所以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伴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科的薪酬待遇势必会得到倾斜,眼下的情况,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并不是必需的,而人文是必需的。科技的作用确实是在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也包含了内卷与竞争,而人文学科的存在,则是提供给人们形而上的精神满足感。从这个角度讲,当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文科的意义或许比理工科还大。

 

来源:羊城晚报。


声明:麦可思研究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602824882),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回复“蓝皮书”,可获取2024年最新就业蓝皮书数据




麦可思研究
分享就业蓝皮书研究成果,大学生学习及就业、教师教学行为分析,高校质量保障、教学评价、专业(群)建设、招生宣传、人事招聘等实践案例,以及高教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