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智慧和局限丨《道德经》全新解读第8章

百科   2024-11-12 06:02   北京  

道德经 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上善若水,这是《道德经》中最为人们熟的名言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像水一样不争。这句话被广泛引用,许多人将其视为处世的处世宝典。本章的主题也紧紧围绕这句话,阐述了老子处世的哲学。

一、上善若水的智慧:本章的真理性

1、不争

本章主旨聚焦于“不争”之哲学,老子呼吁世人效法水之德行。他并未用辩证法,将“不争”作为策略性之争,而是径直颂扬不争之德性,能避锋芒,远祸患,消忧虑。老子以水为喻,彰显其泽被万物,却甘居卑位,乃至众人所弃之地,恰与大道同行。

此不争之论,闪烁着真理之光,启示世人应怀谦卑之心,行低调之举,做人做事不要执于争竞与强求,免招无谓之灾殃祸患。此思想犹如警钟,提醒众人涵养平和心境,不要随波逐流追求虚名浮华,而应寻觅内心之宁静,泰然处之,悠然生活。

2、谦卑

老子借水喻道,洞见水恒居低洼之处,与道之精髓不谋而合。此番哲思映射出老子处世之智慧——低调谦卑,不争高低,不论长短,因为这是接近道的至高境界。此理念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它教导我们要秉持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之道,不炫耀能力和成就,唯愿如水默默流淌,静谧无声。

谦卑,其道理易明,而做到却难,因为人性中自有骄傲膨胀之本能。实际上谦卑不是自我贬损,而是深知自身乃至人的局限与不足,并且愿意学习和成长。谦卑,是深刻的智慧,是对世界、他人及自我的深刻认知。谦卑的人,才能在面对世界时,认识到人类的渺小;面对人类时,认识到个体的渺小;面对他人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二、“上善若水”智慧的局限性

1、不争只是表象

老子对于“不争”的观点,并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含义。他主要从利害角度出发,提出“不争”的观点,实际这只是寻常的见识,而未能揭示宇宙人生的深层奥秘。

真正的不争,不是源于利害的考量,而是看到了世界和人生的真相。

真正的不争,不是因为看开了,而是因为看透了——不是佛家上的看开,而是真理上的看透。“看开“常怀丝丝缕缕的挂念与不舍,”看透“才能跳到一边,放下世界。

真正的不争,不是因为“没什么值得去争的”,而是看到人们所追捧的价值,实则不过是魔鬼的诱惑,是庸俗的世俗。

真正的不争,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人所看为尊贵的,是神所看为可憎恶的。”故此,常常不自觉地喜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喜;荣人之所耻,耻人之所荣。

以利益为权衡尺度的所谓不争,终将会败于利益。因为社会终究是名利场,那些标榜的不争,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人们最后会为了利益不计后果、不顾一切,摒弃原有的豁达和矜持。老子的“上善若水”,虽然常被人们高悬于书房,或抄写于书页以示高雅。而在现实中的“上善若水”,要么只是暂时地自我安慰,要么是一种暂且的策略,它并不能使人更多地看到真理,不能使人的思想发生根本的改变。

2、谦卑只在表层

老子对谦卑之道的领悟,实际处于浅尝辄止之层面。老子借水喻道,模糊地捕捉到了柔顺和处下的价值。然而,尽管老子的见解自有其深刻之处,但若仅仅局限于“谦受益,满招损”的角度来理解谦卑,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之所以需要谦卑,不能仅仅因为得失利弊的权衡,而应来自于向上仰望时感到的敬畏,以及低头沉思感到的卑微。准确地说,是出于对上帝(最高真理)的敬畏,以及对自我渺小本质的深刻认知。人是什么?人不过是人,不过是尘土。人,不是水,乃是尘土,尘土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3、有机巧,无公义

水,有可塑之质,有柔顺之德,此等特质值得人们学习和自省。然而,将其视为至善却存在问题。因为老子的这个善德,不是出于爱心,而是出于算计;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出于收拢人心;不是出于善良,而是出于策略;不是出于公义,而是出于心计;不是出于正直,而是出于智慧。这种明哲保身之举,忽视了社会公义,漠视了正直善良的品质。

4、有智慧,无真理

老子的《道德经》,堪称《论语》之另一版本,是论语的B面。其所谈内容,本质上也是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孔子以谈仁爱为主,老子以谈智慧谋略为主。故而,《道德经》中满载着自保之策、生存之术、从政之道及有为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策略与机谋,却少了温情与正义。它时而触及真理的边缘,却未能深入其核心,未能探得更为深远的智慧之光。

在老子的生存智慧里,却看不到生命;在智慧的文辞里,却感受不到善意。世人常把他的哲学当成真理,不过是生存的技巧和政治策略,因为其中没有生命,所以也没有人生的意义。.中国人若不从孔子的道德里走出来,社会的道德就难以提升;若不从老子的智慧走出来,人们就会一直徘徊于真理的迷雾之中,或者只能把阴谋诡计并当成最高真理。

5、终是世俗的思想学问

当"上善若水"的哲理广受世人推崇,我们不妨猛然回望,权且反省或斗胆质疑:这位老先生的智慧,是否已臻化境,超凡脱俗?即便它在某种程度上到达了化境,然而,真理的疆域是否就此止步,再无别的方面有待探索?

实则不然,正如中国统治者的智慧不过是老农民的智慧一样,老子的智慧与普通百姓的智慧彼此交织,难分你我。思想家和普通人,同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相似的思想和观念,换言之,老子的智慧也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智慧,老百姓的智慧也就是老子的智慧。因为大家都同在一个井里,看到的天也大体相同,不会有什么本质区别。

中外概览
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世界、人生和社会,以独特的思考解释科学、哲学和文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