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万能热水"送服?你可能错了!!

文摘   2023-05-13 12:46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吃药用"万能热水"送服?你可能错了!

      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对服药时最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每次吃多少,一天吃几次?",再细心点患者会注意"餐前还是餐后"。但大部分人都会忽略水温,甚至不需要水……比如我,哈哈哈!传统观念"万能热水",许多人不管什么药都用热水服用。殊不知,许多药物对热不耐受,一遇热水降低药效,甚至完全失效。


现结合药剂科老师的建议,给大家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01

活性菌类药物❗️

     顾名思义,活性菌类药物是含有活性的杆菌、球菌、乳杆菌等,由于活性菌不耐高温,用开水冲泡或送服可将其杀死,从而失去治疗作用。(所以,不仅是温度,还有活菌药也不能和消炎药(杀菌药)一起吃,应该隔开一段时间)


     常见的有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等。


02

消化酶类药物❗️

     同理,酶也是有活性的蛋白质,初中化学我们都学过,酶有最适反应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效果。并且酶遇热后易变性凝固而失去应有的催化作用,导致疗效降低或消失。

      常用的有复方胃蛋白酶散、胰蛋白酶、多酶片、复方淀粉酶口服溶液、酵母片等。此类药中主要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03

活疫苗类药物❗️

      像儿童服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它是一种混合糖丸疫苗,该类疫苗对热非常敏感,低温条件下比较稳定(并且许多疫苗都是用低温储存和运输的),如果用热水送服的话,很容易将疫苗病毒杀死,影响免疫效果。


️     活疫苗类要用凉开水送服,并且半小时后才可以吃热东西。

04

止咳糖浆❗️


      止咳糖浆类为复方制剂,较黏稠,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服用后,糖浆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同时,止咳药吸收后可直接发挥镇咳作用。若用热水冲服,会降低黏稠度,不易形成保护层,就起不到减轻刺激、缓解咳嗽的作用,从而使药效大大降低。


️并且,喝完糖浆建议5-10min内尽量少喝水。因为水会稀释糖浆,降低疗效。


05

胶囊制剂❗️

     装入胶囊的药物大多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或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其中,对于缓释胶囊,需完整吞服才能使药物剂量均衡释放,从而发挥其最佳药效。若用热水吞服,胶囊壳会快速融化,胶囊皮极易粘在喉咙或食道里,里面的药物也会迅速释放出来,这样不仅影响口感,而且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服用胶囊要用正确的方法,温度适宜的凉开水或温开水,采取先喝一口水,使喉咙和食管湿润。然后把胶囊含入口中,再喝一口水,将头向后略仰,将胶囊与水同一时刻咽下,接着将剩余的水全部喝完,以确保胶囊进入胃内。尽管有些老年人的吞咽功能较差,甚至已经丧失吞咽功能,但是也不能将胶囊拆开服用。有些药物,对食管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可能造成灼伤,这些药物装入胶囊后既保护了药物本身不被破坏,也保护了食管和呼吸道。有些胶囊是肠溶胶囊,它作为保护壳,保护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胃肠道,然后再被吸收。


06

阿莫西林❗️

     由于阿莫西林易水解,随温度升高水解速率加快,且水解后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可引起类似青霉素过敏等症状。


️     在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时,应控制好水温,最好在40°C以下或用凉开水冲后尽快服用,不宜久放。

07

维生素!

     常用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由于部分维生素类性质不稳定,遇热后易被氧化还原分解而失去药效。水溶性维生素,建议饭后食用。水溶维生素主要吸收小肠,食物流经小肠的时间较短,若有饭后食用,可相应增加维生素在小肠内的时间,提高吸收率。维他命C和维他命E也是如此,但脂溶性较强,建议饭后半小时吃,再喝些菜汤,将维他命吃下,包括维A,维e,菜汤含油,这样一方面便于维他命溶解,容易吸收。




有人会说,吃个药都这么麻烦。我编辑的时候都觉得怎么会这么多,但是反过来想想,要想有好的疗效,那就必须应该将药物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但愿大家都用不上,不生病,不用吃药。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内容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1.抗生素 = 消炎药?到底怎么吃?

2. 六大技术/骨折夹板固定

3. 注册(获取)医师执业证书步骤(建议收藏)

4. 鱼刺卡喉,千万别再吞饭、喝醋了!医生教你正确方法。

— 钟小槑 —

编辑 | 钟小槑

校审 | 小   陆        审核 | 文   喵

--  钟小槑一医路相伴  --

钟小槑一医路相伴
武警后勤学院毕业学生,看健康攻略、查健康百科。与大家共同探索医学常识,分享给大家最贴近生活的医学知识,一起学习,一起发现健康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