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解救了昆西 · 琼斯的人生。
琼斯 1933 年出生于芝加哥,他记忆中的第一首音乐,是母亲在家里唱的赞美诗。
但回忆童年对于琼斯来说是件悲伤的事,他曾告诉奥普拉 · 温弗瑞:“人分为两种:一种人有父母或照顾者,另一种人没有。没有中间状态。”
琼斯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曾经被送进精神病院,从小时开始,琼斯一直被告诫“远离你的妈妈,否则你可能会受到伤害”;
母亲去世后,琼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芝加哥的街头流浪度过,他成天与帮派混在一起,偷窃和打架。
暗淡岁月里音乐成为唯一的陪伴。
幼年的昆西 · 琼斯常常会去演奏邻居酒吧的钢琴。长到 10 岁,琼斯跟随父亲搬到华盛顿州,渐渐地,他开始尝试在社区娱乐中心的一个小舞台上开始演奏钢琴。
“我走到那里,停下脚步,凝视着它,
然后敲了一会儿 ——
那是我开始找到平静的地方。
当时我 11 岁。
我知道这将永远成为我的归宿。
《Off the Wall》、《Thriller》《Bad》...琼斯的名字曾出现在黄金年代各首如雷贯耳的单曲里。
在成为音乐制作人之前,琼斯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电影配乐:
那个年代,由黑人来给白人影星出演的电影制作配乐,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但琼斯不仅做到了,还留下经典。
那段时间的琼斯玩命一般的工作,事实上他一生都是如此:
41 岁的时候,琼斯因为身体透支严重得了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后他幸存下来
—— 但由于由于手术后颅骨镶嵌的钢夹,他再也不能演奏小号了。
死里逃生,也几乎可谓梦想折损,但琼斯却心怀感恩,选择之后开始专注发掘新人。
1979 年,昆西 · 琼斯为迈克尔 · 杰克逊制作了第一张唱片:《Off the wall》,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黑人唱片,其中的《Till you Enough》,让 MJ 赢得了第一座格莱美奖杯,两人的合作与友谊,也就此开启。
迈克尔 · 杰克逊在乐坛的突起,的确和昆西 · 琼斯对他的发掘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MJ 歌曲里一些很瞩目的巧思,和琼斯有着紧密的联结,比如那些融合迪斯科、放克、摇滚、流行、R&B、爵士和非洲歌曲的全球音效景观,还有在《Thriller》的《Beat It》中艾迪 · 范 · 海伦的独奏;以及邀请文森特 · 普莱斯给《Thriller》献声末尾旁白。
80 年代,昆西 · 琼斯投资拍摄电影《紫色》,在请来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同时,大胆启用了一名毫不知名的黑人女演员,那个人就是后来全美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奥普拉 · 温弗瑞。
那一年琼斯 50 岁,渴望帮更多人实现梦想。
又过了两年,琼斯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联动和组建一些事情,其中有一首单曲如今仍然享誉全世界:《We Are The World》。
昆西 · 琼斯在自传里这样写。
对于这样一个一个人几乎就是一部乐坛编年史的人物,只感叹偶以细看都是闪光之处。
他的音乐总是那么包容,Frank Sinatra《Fly me to the moon 》可以被他改编成强劲节奏和凄美长笛的结合;他合作的对象没有任何限域,从爵士巨星杜克 · 艾灵顿、饶舌歌手 Snopp Dogg,爵士歌王托尼 · 班尼特...
当然他也有着“老一辈”的不畏艰险和乘风破浪, 70 年代他曾差点死于脑动脉瘤;80 年代因为《紫色》在奥斯卡的铩羽而归他陷入深深的抑郁...但最终,他选择继续音乐。
勤恳干了一辈子,他也对如今乐坛始终保持异见,曾经有记者在几年前问他:现在的流行音乐界还有什么创新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