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精神决心远离我们献给诸神的建筑作品所拥有的那种突然变得实用的或然性时,为了确保从中得到享受,人类精神便要求整件事情都要在它眼皮底下一五一十地展开,也就是要让“建筑学现出真身”。大家想要弄明白,这些令我们激动不已的事物究竞是基于什么东西、“通过哪条途径”就这么完成了其自身意义上的升华。而正是超然肉体的突发感觉之外,这一备受关注的事物才在我们中间引发了让我们不期而遇的“对建筑作品的解读”,这实际上就是建筑学这个字眼所要表达的意思。1—引自《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
1926年,勒·柯布西耶参加了日内瓦的万国宫(即国际联盟总部)方案竞赛,且成了那次不公正待遇的牺牲品。为此他于1928年编写了《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一书,表达了他对现代主义建筑学理念的阐述—同时也是对这一次不光彩裁决所进行的控诉(他称之为典型冲动)。现在回到那一历史时段重新分析其中的人和事件,感觉我们曾经低估这一事件对未来的巨大影响,它延迟了(早期)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登顶,并加速了现代主义与学院派折衷主义建筑决裂。
1927年5月,日内瓦万国宫的方案竞赛评审委员会最终放弃了由多数“专业”评委(包括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师贝尔拉格、J.霍夫曼、卡尔.莫塞尔、泰格布姆)推选的一等奖方案—也就是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方案,而是选定了9个“并列”一等奖——包括5个学院派方案和4个现代派方案——其中法兰西学会会员、巴黎大学建筑师奈诺(巴黎)与弗雷让奈麦尔(日内瓦)方案、布罗基和瓦卡罗(罗马)方案、瓦果(意大利-匈牙利)方案、卡米尔.勒菲弗尔(巴黎)方案、拉布罗(巴黎)方案都是出自“学院派”建筑师,而柯布西耶的方案以及其老师—奥古斯特.佩雷(巴黎)提出的方案属于4个现代派方案。拿下起初评选的一等奖理由是“该方案系以机械手段复制而成(而不是用墨水直接画出来的)”。在随后2017年6月在日内瓦举办的方案公示会中,“众人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方案上,因为这个方案体现了现代精神。”
附图1-1 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方案
附图1-2 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方案沿湖立面
国联成立了一个由主席和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哥伦比亚和英国等国大使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并将选择最终决定权交给五位大使,希望从9个获奖方案中选出实施方案。委员会重新审议了瑞士联邦提交的评审报告及阅读了竞赛资料,经过10个月研究,至1927年12月最终决定选择387号方案——即奈诺与J.弗雷让奈麦尔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虽然仍认为’方案表现出了一定数量的不妥,对此委员会认为必须进行补救’)2。其实,从最后的史料了解到—“大使们没有选出一个方案,却选中了一位建筑师—即法兰西学会会员、法国艺术家沙龙主席奈诺”,并为他加派了四名学院派同仁协助(共同完成对实施方案的修改工作)。
附图2-1 奈诺(巴黎)与弗雷让奈麦尔(日内瓦)方案首层平面
附图2-2 奈诺(巴黎)与弗雷让奈麦尔(日内瓦)方案沿湖立面图
5人大使组成委员会的决定受到的评论千差万别。虽然评委之一的贝尔拉格及莫塞尔事后均在杂志撰稿发表了他们的观点,表明对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纳雷方案的最大认可——“在处理好了与外立面有关的所有美观问题外,方案还在尊重地势、最终外部与内部交通、尊重比例以及大会大礼堂声学效果方面表现出无可争议的优越性。”3但更多人看到学院派建筑的胜利以及自19世纪的艺术变革的阻滞。甚至最终获得实施方案设计权的奈诺也认为这是“艺术”的胜利—“自法国队加入之日起,它的目的就是要打败野蛮。我们称之为野蛮的就是某种建筑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反建筑学......”4
戏剧性的是,同在现代派阵营中的佩雷也向他昔日的弟子发出不认同的声音—“所有这一派体量制造者们,其中包括我的一个学徒,他们错误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对于体量的过分喜爱,他不应该将自己封闭在形式主义的程式里。然而柯布西耶却有点这个倾向,为了造成体量的效果,他将窗户设计成长条形而使大面积的墙面没有开口,或者说与他的绘画一样奇怪。他折磨着这些开口以获得夸张的长度,要么垂直,要么水平状,获得的外部效果不可能再过分了,一半的房间应该完全没有光线,而这很难让我们认同他们的所谓创意。5”这些批评以及因他们在商业竞争上的龌龊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破裂分道扬镳。
1908年,柯布西耶经由家具设计师欧仁·格拉塞(Eugène Grasset)介绍进入了佩雷兄弟营造公司,成为半工半读的实习生。佩雷看了柯布的绘画后说,“我梦想建造一座伟大的现代城市,你画得不错,你会是我的左膀右臂”。柯布此时对佩雷高山仰止,佩雷当时已经拥有了一些钢筋混凝土的实践作品(如1903年落成的富兰克林大街25号住宅)并以此成名。是佩雷向柯布打开了钢筋混凝土这扇大门,并让他了解了建造对于建筑学的非凡意义。在此期间,佩雷除了让柯布参与设计、绘图工作外,还指导柯布去图书馆阅读他所认可的书籍,例如勒·杜克的书籍。佩雷在一战前后的代表作品包括香榭丽舍大剧院和勒.兰西教堂(附图)。
附图·3香榭丽舍大剧院【法国】
在对于材料的表现上,佩雷是运用混凝土的先驱和大师,他从不掩盖混凝土材料的表现力,并力图将混凝土作为像大理石一样的高尚材料加以运用。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在古典建筑精神的影响下的创新,虽然混凝土梁柱的建构清晰地表达了力的传导,但却忽视了混凝土与众不同的连续体的特点。这一时期之后,柯布西耶受到荷兰风格派、立体派绘画等的影响,和其他年轻一代巴黎建筑师一样,在新建筑中逐渐强调建筑的体积造型。于是柯布西耶的建筑实践渐渐脱离了佩雷以建构为追求的建筑学道路。
附图·4勒.兰西教堂【法国】
在1926—1927年“万国宫丑闻”事件中后,现代主义建筑先驱建筑师群体,自然分化为不同的发展道路。柯布因此放弃了对“学院派”建筑师们的最后一点尊重,向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表达出彻底的厌恶与抵制。而佩雷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勒.杜克的结构理性主义,并执着地探索着混凝土材料对于法国古典主义的重新演绎。柯布西耶在学术研究与建筑设计实践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审问自己的建筑观,不懈地探索着新的道路。佩雷在混凝土的探索中坚守了梁柱的体系,而柯布西耶选择了墙体与楼板的结构体系,这是导致师徒二人根本不同的原因之一。佩雷选择梁柱结构决定了他的路子越走越窄(并且后期越来越转向“希腊化”),虽然他自己的建筑体系越来越臻于完美,但越是这样就越导致他没有余地前行。柯布西耶选择了墙体与楼板体系,虽然在建构上诚实,但却不仅仅靠建构来成就自己,而是留有余地,通过光线形成的体量感、空间感来打动人。最终创作了马赛公寓、朗香教堂等伟大作品。
时过近百年,今天我们站在日内瓦湖畔、宏伟的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大厦前,仍无法想像—如果当年按照勒.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风格)方案实施—此时此地是何种场景,是会更美还是大煞风景。不过,即使历史的争论依然没有结论,世界潮流发展总会沿着时代主流方向滚滚向前。
附图·5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全景
附图·6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大厦—万国宫实景
[1]勒.柯布西耶著,治棋 刘磊译,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P5
[2]勒.柯布西耶著,治棋 刘磊译,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P185
[3]勒.柯布西耶著,治棋 刘磊译,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P218
[4]勒.柯布西耶著,治棋 刘磊译,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P209
[5]刘磊,勒·柯布西耶对奥古斯特·佩雷建筑思想的批判继承[J],建筑师,2021年10月刊,总213期:P58- P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