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乡村,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湖北省鄂州市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时事   2024-11-21 08:01   北京  

记者|武浩然

责编|张晶

正文共3787个字,预计阅读需11分钟▼

从代缴水电费、话费,代办银行卡、社保卡,到代修各种家用电器、安装水管;从婚姻介绍、政策宣传入户,到纠纷调解、矛盾冲突调控,在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以网格员余巧个人命名的“巧巧工作室”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理念,以提供贴近民生的优质服务为出发点,经过数年发展,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巧巧工作室”坚持“一巧带千巧,巧解民心绊”,怀着真情“识民意”,用乡语乡音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用“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行动自觉投身为群众服务最前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形成村民点单、“巧巧工作室”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完整服务模式。
如今,“巧巧工作室”已在梁子湖全区87个村(社区)建立站点,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基层治理服务品牌。记者了解到,鄂州市城乡全域正在推进“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创建工作。

“有事找巧巧、巧巧解烦恼”


“代缴水电费、话费,代办银行卡、社保卡……”2016年,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多的实际,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网格员余巧迅速行动,志愿为本村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在余巧的推动下,村里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组建了代修小组,提供上门服务,为群众代修各种家用电器及安装水管等。
2019年,在走访时发现的一些情况深深触动了余巧。她无意间看到村里张奶奶在家门口准备服用的“补药”,竟是丈夫去世时留下的抗癌药,于是果断阻止,并讲明了情况。在另一次走访中,她发现王奶奶坐在地上哭,原因竟是因为不识字,把除草药当成杀虫药,把菜地里的菜全部毒死了。
余巧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团结更多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2019年8月,“余巧工作室”成立了,先后有14名有特长的志愿者加入工作室,并将茅圻村全村2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纳入“重点帮扶”对象。余巧印发了一沓卡片,将代办、代修事项一一列举,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标在醒目位置,力求做到随叫随到。
“今天上门为老人调一下空调和电视;明天有家长因事外出,照看一下小孩;后天陪护生病老人……”多的时候,余巧一天要接100多个电话。志愿者身穿红马甲,骑上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除了为群众提供帮助外,志愿者们也时常在花丛草地扯杂草,在梁子湖边捡垃圾,在街角路边打扫卫生……
余巧的行动,感染了那些获得帮助的村民以及他们的家人。很快,“受助者”加入“助人者”队伍。茅圻村28名党员和80余名群众陆续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教师、医生、维修工、手艺人等,均发挥着自己的特长,献出一份爱心。
村民张女士就是曾经的受助者,她除了赠送锦旗外,还申请加入“余巧工作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帮助有需要的村民,因能歌善舞,她还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排练歌舞,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热心的盛翠英大姐,也是我们工作室一名志愿者成员。她在村里人缘好,已促成7对未婚青年走到一起;因家人曾得到帮扶,大学生钟梦玲每年寒暑假都会到我们工作室来辅导留守儿童写作业。”谈到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余巧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家在互相感召下,纷纷加入这个大家庭。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余巧对服务事项进行了优化、分流,做到组有专人、人事对应,涉及有技术含量的诉求,也能跨组调用,分中有合。而从繁忙中解放出来的余巧,有了精力和时间进行更大层面的服务布局,做到服务区域全覆盖,服务内容全覆盖。

发动群众力量,“余巧”变“巧巧”


“起初,我们只是为群众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在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后,村民有家长里短、邻里矛盾也找我们来调解。”余巧说,信任是基础,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才能走得长远。
2021年初,在东沟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巧巧工作室”正式推出。自此,从一个“余巧”到一群“余巧”,从一件事到千万件事,该工作室积极发挥基层党员带头作用,立足群众需求,迅速走向了全镇8个村、12个网格、64个自然村。
该工作室在运行中广泛挖掘热心村民,引导其担任“民情联络员”,对搜集到和村民反映的问题按轻重缓急、繁简程度实行“三级分流”。对家庭内柴米油盐的小事,交由邻近志愿者调处;对村民自治范畴的问题及邻里纠纷等事项,联系村“两委”或乡村能人及时解决;对涉及政策落实、利益分配等大事,及时报告镇有关部门处理,做到信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疏导、早报告、早化解。
此外,“巧巧工作室”选出素质高、有经验的热心村民作为调解员,在田间地头化解纠纷,为村民提供细致周到的家事调解、土地纠纷化解、心理疏导等服务。如今,该工作室有妇联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等人员加入,他们对所在村(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地域相近、人情相通、人面相熟,高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已帮村民办理各类事务3000余件。
队伍的壮大,丰富了“巧巧工作室”的服务内容。据了解,除了巧“代”、巧“修”外,该工作室还向巧“言”、巧“调”拓展。巧“言”是指婚姻介绍、工作介绍等,巧“调”则主要聚焦邻里纠纷调解、婚姻家庭调和、矛盾冲突调控、预防金融诈骗等。
“巧巧工作室”紧密发动和依靠群众,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团队成员成为一支活跃在田间地头、左邻右舍,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

搭建政法“连心桥”,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近年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法委的统筹指导和有力推动下,梁子湖区基层政法单位已深度嵌入“巧巧工作室”,工作室正式更名为“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
其中,东沟派出所在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警务样板过程中,搭建“警务化+网格化”,做实“党员民警+网格员+志愿者”联勤协作“巧护”模式,辖区实现“无毒、无诈、无赌、无盗、无拐”和18年无命案纪录。以立足本职强担当有“力度”,聚焦民生解难题有“温度”,警务机制优化有“速度”,来获得群众的“满意度”。
该所按照“党员下沉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纾困解难在一线”要求,开展常态化大走访,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针对民生难题,推行“警务+巧护”便民服务。不断加强与“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的“机制对接、人员互动、信息共享”,全面实施“办民事、解民忧、帮民忙、惠民利”的“四民工程”,并在全镇8个村的“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设立公安便民事项代办点,做到就地办、马上办、一次办,让群众更省时省力。
在梁子湖区人民检察院,40岁以下青年干警组成了一支“巧法心桥”志愿服务队。团队每名干警定点包联1—3个村“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负责与工作室负责人或者网格员对接,做好日常联络,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动态和需求。
该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通过支持追索赔偿、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群众通过法治化方式化解纠纷和争议。同时,志愿服务队还联合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基层组织等力量,在“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释法说理,解开当事人法结、心结、情结。
为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巧法心桥”志愿服务队在国家宪法日、消费者权益日等节点,围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护、反邪教等主题,设计制作各类普法宣传资料,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和困惑。
梁子湖区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依托“14个法官工作室+2个巡回审判点”功能布局,与“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的职能充分衔接,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品牌建设,推动人民法院“零距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该院凝聚全院各部门优秀力量,建立了一支集自我管理、普法宣传、技能培训、文化创建等职能于一体的“梁法巧治”项目专门服务队。确定一名专门干警作为服务队联络员,统筹负责与“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的日常联络,分配司法力量对接服务需求,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梁子湖区梧桐湖园区磨刀矶村综治工作站是“梁法巧治”项目联系点。记者了解到,其充分借助“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贴近基层群众、熟悉村居情况的优势,由网格员协助开展部分司法辅助事务,帮助法官对部分无法联系到当事人的案件进行查人找物,开展协助送达等工作,切实提升司法效率。
“对于矛盾纠纷,先由网格员调处,调解不成的可联系我们法院服务队,由服务队根据纠纷类型安排法官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梁子湖区法院负责人称,法院立案庭在登记立案前会对诉讼风险进行评估,对于一些标的额较小的民间借贷及情节轻微的人身侵权、相邻权纠纷等类型案件,移交工作室尝试进行诉前调解,尽量减少司法手段的直接介入,维系和谐稳定的乡民关系。
目前,梁子湖区已形成工作室“点单”、政法单位服务队“接单”的工作模式,在日常工作中梳理研判群众需求,从风险预防、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等方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着力夯实基层平安稳定的法治底座。
“‘巧巧工作室’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就地化解矛盾的有益探索,为基层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和推广‘巧巧工作室’的做法,广泛凝聚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直抵人心,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鄂州、法治鄂州。”鄂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明思哲说。

·END·


民主与法制时报
中国法学会主管,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制媒体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