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侯印国文化传播著作《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一书的台湾地区繁体字版本由我国大是文化正式出版,台湾地区版本书名为《史官不提的中国文明史》。
因此,自1970年代以降,新兴的「微观历史」(Microhistory)史观出现。这种史观主张「从小地方问大问题」,提倡应以常民文化为起点,书写属于百姓的文化视角。此种史学论述在学界逐渐受到肯定,各国书写微观史的史普书籍也应运而生。
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微观史的文化背景更加复杂,因为中国文化并非源于一时一地,且又受到各地的文化交流影响,在不断的融合变化下,成为可谓是「庞然大物」的存在。
又由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特性,偶尔也会导致「错置文化形成时间」的乌龙,例如中国史上第一个「春节」,其实是民国年间才出现的产物;而我们今日在动漫文化圈所流行的角色扮演(Cosplay),其实从古籍里就能找到相关记载。以文化史的角度观之,这两项事实已足够令人意外,但这本《史官不提的中国文明史》,里面却写出了更多令人咋舌的真实历史。
从汉代时,懒惰的人们发明出能迅速解决便溺问题的移动马桶「虎子」;乃至唐朝,人们往往藉着清明期间长达7天的连假,以祭祖之名行出城玩乐之实;再到明清期间订报行业的兴盛。本书中,作者所探讨的范围,涵盖食衣住行育乐,并对这些事物背后的历史脉络,做了深入且完整的梳理。
由于本书的内容皆是我们不曾注意到的「边角料」,这也就导致了搜集这些「边缘史」书写难度较高,不仅得保证史料的取材新颖,又得维护主题的有趣性。然而,文化学者出身的侯印国教授,以其杰出的史学与文化学造诣,证明了这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总括而言,本书的22篇文章内容「深入寻常百姓家」,能让人了解时代下的生活形式,且文风非常浅显易懂,就好似一则则故事般,读着读着很快就进到下一篇了。以一本史普书籍来说,文字的浅白与否的确对知识传播影响甚深,在此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在历史写作上的深厚功底。
自微观历史的概念提出以来,这派论述就在史学界中遭遇过不少挑战。如今,关于微观史的批评,大多围绕着历史的碎片化展开。但必须澄清的是,这并不代表微观史一无是处,从常民的生活角度切入,不但能更全面的重构古人生活,使之更加有血有肉,更甚者也能藉此见微知著,探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吗?明显不是,但从这本《史官不提的中国文明史》,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这门学问,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因为,古人说到底也终究是人,他们会做的事,有时也正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会做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