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阶段?

文摘   2024-10-28 06:00   山西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关键转折期,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如何协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阶段?


一、家长与教师的责任


(一)家长的准备


1. 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如带孩子熟悉小学环境、培养对知识的渴望。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心理和身体各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小学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生活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应让孩子自己去做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例如,从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做起。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在克服困难的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


(二)教师的引导


1. 结合学段特点,关注儿童学习特征的区别与联结,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要结合小学和幼儿园学段的特点,关注儿童学习特征的区别与联结,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2.在学校强调时间安排,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作息,学会整理物品和主动喝水如厕等。


教师在学校要强调时间安排,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作息。比如,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明确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安排。


同时,教师要教会孩子整理物品,如书包、书桌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提醒孩子主动喝水、如厕,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具体方法与建议


(一)习惯培养


1. 注重作息、学习、收纳等习惯培养,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角色,适应新环境。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例如晚上九点左右上床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在学习习惯方面,培养孩子专注学习的能力,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同时,教导孩子学会整理书包、书桌等物品,培养收纳习惯。


比如,给孩子准备不同的收纳盒,分别存放书本、文具等,让孩子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2. 讲究循序渐进,拉长时间让孩子尝试、练习、纠错,体会学习乐趣,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可以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例如,先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然后再过渡到整理书包。


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鼓励,让孩子在练习中不断纠错,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能力提升


1.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从小事做起,创造友好合作氛围,增强孩子交往能力。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鼓励孩子主动与邻居小朋友打招呼,分享自己的玩具。在幼儿园或家庭活动中,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比如组织小组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一幅画,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 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提前了解小学新规则,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提前向孩子介绍小学的规则和要求,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例如,告诉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等。


同时,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忙做家务等,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当孩子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身体素质与生活自理


1. 提高耐力,通过有规律运动和家务劳动等方式,让孩子适应小学上课时长。


为了提高孩子的耐力,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有规律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上课的时长。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耐力。


2. 增强耐性,让孩子体验等待、有始有终做事和遵守规则游戏,提高专注力。


通过让孩子体验等待,如排队等待玩游戏、等待吃饭等,培养他们的耐性。鼓励孩子有始有终地做事,例如完成一幅画、搭建一个积木模型等。还可以让孩子参加遵守规则的游戏,如棋类游戏、拼图游戏等,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耐性。


三、幼小衔接的误区与正确认识


1. 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择校。正确认识:择校并非关键,好学校不一定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般学校也有好老师。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幼小衔接,把大量精力放在择校问题上,然而择校并非幼小衔接的核心。


虽然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是理想的,但在现实中择校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实际上,无论是好学校还是一般学校,都有尽职尽责的老师和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好学校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一般学校也可能有非常出色的老师对孩子尽心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而不是仅仅把希望寄托在选择一所好学校上。


2.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是长期过程,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


幼小衔接绝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大班时期。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应该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在整个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经验,还包括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这些都是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的重要基础,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幼小衔接的内容应渗透在孩子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从入园的那一刻起,就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误区三: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班” 不应单纯提前教小学课程,避免孩子入学后对学习内容无新鲜感而走神。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孩子在培训班中过度学习小学知识,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进入小学后对学习内容失去新鲜感,从而在课堂上走神。幼小衔接班不应单纯地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而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但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孩子的幼小衔接方式。


总之,幼小衔接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为孩子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师干货哟
自己从事幼师工作多年,平时喜欢整理资料,现在想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基本都是实用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