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1973年6月生,药学与中药学专家,制药工程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学家。
一滴山茶油里有哪些成分?都有哪些功效?不同成分排列组合后又能带来哪些新发现?这是刘雪松团队每天都在做的。一天24个小时,刘雪松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待在实验室。近些年,他把家乡的山茶油带进了浙江大学实验室,和他的团队一起研发山茶油系列产品。
“常山是我的家乡,能为家乡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一直是我的梦想。”日前,在浙江大学药学院,刘雪松正带着学生们做实验。见到家乡记者,他格外亲切,向大家讲述着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自豪地向学生们介绍起了自己的家乡。刘雪松是常山县天马街道人,他出生自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受家庭氛围影响,刘雪松从小就热爱学习,成绩拔尖。1991年,他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先后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药学院就读,拿下了双博士学位。外出求学,在杭定居,离家40载,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仍在刘雪松的记忆中。“我出生在雷锋街,也就是我们叫牌楼底的这一带。”刘雪松回忆到,山茶花漫山遍野盛开的景象是他童年难忘的记忆。在浙大求学的这些年,他也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发展。他带着团队潜心搞科研,努力成为“最好的我们”。他先后承担并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荣获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称号10余项;获得20余项国家、省部级奖项。他还主导制定了全球首个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ISO国际标准,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在中药大健康,天然产物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响当当的成绩,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发明专利摆满了工作室的整整一面墙。“刘老师不仅是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同时也是我们团队的精神领袖,他拼搏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谈起自己的导师,浙江大学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腾飞满怀钦佩。如今,刘雪松的团队已经有上百人,经过近20年的研究,已研发出数百项技术成果。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刘雪松也有了新的感悟:“常山是‘中国油茶之乡’,油茶全身都是宝,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可以进一步延长油茶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实现对油茶资源的‘吃干榨净’。”2023年,在刘雪松的牵线下,浙江大学常山油茶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我们将开辟常山油茶的新未来,常山油茶的新赛道。”抱着这样的想法,刘雪松和他的团队在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有近40余款围绕常山山茶油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的产品。去年,“U系列”山茶油新品——山茶油玉米肽进入市场销售,一上市,就掀起抢购热潮,目前团队正在紧密研发含有山茶油的神经酸,即将推向市场,进一步拓宽常山油茶产业链。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刘雪松就会约上几个常山老乡,聊聊家乡近些年的变化,叙叙家乡情。作为地道的常山人,刘雪松的味蕾里也少不了一口鲜辣,用他的自己话来说,就是一身“常山味”。“我们常山籍的浙大教师有近40位,大家一年都要聚会很多次。”刘雪松告诉记者,每次聚会时,满满一桌鲜辣味十足的常山菜,充满了家乡的味道。闲暇时,刘雪松喜欢跑跑马拉松,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去年年末,刘雪松还特意回到家乡参加马拉松比赛,在故乡的怀抱里肆意奔跑,他说:“跑马拉松不仅带来身心的愉悦,更多的是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有面临困难也不退缩的勇气。”正如他给人的印象,刘雪松一直凭着挑战自我、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人生的“马拉松”上不断前行。
来源:常山发布
编辑:蔡永嘉
一审:徐 晖
二审:徐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