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籍院士方光焘:理论语言学大师

百科   2024-12-05 16:19   浙江  

方光焘,字曙先,1898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五)出生,浙江衢州人。教授、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与夏衍合作编辑《英汉辞典》,曾任江苏省文化局局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是语法学革新者和新文学开拓者之一。


方光焘教授是我国全面系统地、严肃认真地评介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语言学说的第一人。他在科学地给予索氏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指出索氏及后人的片面、极端和形而上学等偏颇之处,赋以全面而辩证的内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观。他回顾说:“1928年索绪尔《一般语言学教程》日文版刊行。读了以后,对语言体系又有很大的兴趣,决定终身研究语言科学。”因此,他于1929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潜心研究索氏学说,始终坚持理论高度,着重理解索氏学说的真谛,密切结合汉语实际,在理论语言学和语法理论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因此,我们深感阐述方光亮的语言学术思想时,应该与索氏学说联系起来。

方光焘教授是中国语法学的革新者。先生通晓英语、法语,并娴熟日语。1924年留日回国后,他一直讲授英语、日语和语言学。特别是1929年他到法国留学后,专攻理论语言学和语法理论。1931年回国后,他主要讲授语言学课程,着力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并把这些理论用于分析汉语。总之,先生是最早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介绍到我国并初步运用于分析汉语实际的学者之一。他在文法革新讨论中发表了许多富有卓识的见解,这在中国汉语语法学史上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方光煮教授还是语言与言语问题讨论的发起者与组织者。1959年,他在《南京大学论坛》上,针对高名凯先生的“言语有阶级性”的论断,发表了《言语有阶级性吗?》(与施文涛合写)的文章,引起了一场语言与言语的争论。在那个鼓吹“什么阶级说什么话”的年代,作出“言语没有阶级性”的论断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方光焘教授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他于1921年在日本参加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和郭沫若、郁达夫等同为早期创造社的成员,是“最初参加的同人”。他在《创造》杂志上发表过小说和论文多篇。被收进《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有《疟疾》和《曼蓝之死》。该书的编者说:“他的作品不多,大约他好研究学问,早把创作生活牺牲了。可是,只说《创造季刊》和《周报》上所发表的几个短篇,已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相当写实的人道主义的作家。”方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对马列主义就有了初步认识,“但因受‘阶级定命论’的影响,认为自己出身于小资产阶级,不足担任这种‘使命’”,而自己又不愿表现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所以他放弃了本来可以很有作为的文学创作,而改做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讲授过文学概论、现代散文、现代文学名著选、鲁迅研究、世界文学史和文艺学等课程,曾发表过论文和翻译四十余篇,并著有《文学入门》(与章克标合著)。他是我国现代最早的文艺理论家之一。先生治学严谨,常言,如果你没有看过莎土比亚全集,没有对他的作品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那你就没有资格讲莎土比亚的作品,哪怕是其中的一篇。由于方先生熟悉唯物辩证法,加之教学态度认真,讲课生动活泼,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联系实际,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富有逻辑性,因此他的讲课深受学生欢迎。方先生对人热情真诚,对后辈要求严格,循循善诱,乐于助人,因此深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编辑:蔡永嘉

一审:徐   晖

二审:徐   升

衢州科普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更好服务人们的生活。联系电话:0570-305215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