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通过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实验。”一位满头白发的“洋教授”用流利的中文说道。
这位“洋教授”叫戴伟(David G. Evans),是北京化工大学外籍教授。从2011年开始,他就一直关注化学科普工作,并亲身实践。2018年开通了自己的直播账号“戴博士实验室”,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场景,吸引了千万粉丝,是孩子眼中的“化学魔法师”。
11月2日,青少年化学教育与科学普及融合发展大会在浙江衢州举行。戴伟作为分享嘉宾来到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中心,与他一起的,还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衢州学院等众多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企业家们。
现场,戴伟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作分享。他认为,动手化学实验对各级学生的教育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实验结果,将教科书中的理论转化为实际体验,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过程,还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科普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实验搬进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近年来,戴伟和同事在各个场所开设化学实验课,传授各种化学原理。“科学家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和发现能力,能看到课本没有说的东西。我们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戴伟说。
如何做有意义的化学实验?戴伟认为,学生不应仅依赖“食谱式”的实验,只跟着实验步骤操作,然后完成实验欧整理实验数据 并回答问题。而应该有机会修改和设计自己的实验,成为“支架式实验”的设计者,这种自由探索的机会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并且使得他们从同学和其他资源中获取信息。
在青少年化学教育与科学普及中,除了通过“实验”“科普视频”等,“竞赛”也是一种重要形式。
活动现场,北京市第二中学化学教师余平平就提出,竞赛是选拔和培养化学精英的平台,也是激发广泛学生群体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她以北京市第二中学化学竞赛团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和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普及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当前,科普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以化学科普为例,面临着机构乏力、化学科普专业人才缺乏、学科自身建设弱势、受众群体细分不够等问题。
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郭传杰则提出,对青少年的化学科普应从知识传播型向知识探索与创造转移,更加强调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应引入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主要传播化学知识转变道以培养想象力、创新力为主线,以传递创新价值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宗旨,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为主要抓手,以培育创新人才为主要目的。”郭传杰表示。
现场,多位专家也进行了主题分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永和分享了《新时代科学教育使命与实践探索》,从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在科技人才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出发,探讨了新时代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近年来科学教育改革进程、科学教育实验校、区、趋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等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建议。
在人才培养上,英国约克大学工业与教育合作中心(CIEC)主任Joy Parvin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魏锐则分别带来了《通过提升儿童与化学相关行业的认知激发其职业抱负》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项目学习》。
针对科普实践探索上,万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活动营销负责人成城和北京理工大学智能光子学团队科研助理刘晓丽则结合个人领域和亲身实践,分享了《万华化学神奇实验室——青少年化学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与《本科生科普助理中学化学教育的探索》。
通过八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与会者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为化学教育与科学普及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此次大会不仅促进了化学教育与科学普及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推动了化学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
从科学家到老师,再到企业家,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智慧和热情,为青少年打开科学的大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科学世界。在他们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满怀好奇与憧憬,涌入科学世界,探索、创造并书写未来。
本次活动得到了衢州市委人才办的指导,由衢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与衢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活动承办单位是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以及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活动还得到了英国皇家化学会、英国约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中小学化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衢州市科学技术局以及衢州学院的大力协办与支持。
来源:潮新闻
编辑:蔡永嘉
一审:赵秀应
二审:徐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