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行业 旅游服务
问题类型 绩效考核
【客户背景】
某大型旅游服务公司位于我国云南省,于2006年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以景区客运服务为主要业务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并通过新媒体、各类型线上旅游渠道的推广和运营,公司已经形成了涵盖旅游客运板块、酒店板块、温泉板块、旅行社板块、景区推广板块在内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公司。公司的各项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多次取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法制建设先进单位、省质量奖、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及业务板块的进一步拓展,公司对下属公司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对公司中人数最多的客运公司,提出了降本增效的管理要求。目前公司采用的为工资总包制,根据分公司的业绩和营收确定薪酬总额并下发分公司,分公司自行分配。而客运分公司在进行工资分配时,虽然明确了基本工资部分和绩效工资部分,但绩效工资的发放仅与出勤相关,与实际的业绩贡献或忙闲程度等没有关系,基本为大锅饭的分配形式。同时,目前客运公司内部的考核力度不足,特别是对中层管理者的考核欠缺,对管理者是否履职缺乏考核的方向,对管理人员缺少约束机制。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与北京华恒智信达成项目合作,共同开展对客运分公司内部的考核体系设计工作。
【现状问题分析】
北京华恒智信项目组抵达现场后,对客运公司的现状进行了现场访谈调研工作。目前客运公司共设立分站点7个,其中6个位于景区内部或周边,1个位于当地高铁站。通过现场调研,项目组发现,目前绩效考核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各个站点由于忙闲不均的情况,导致绩效考核做不到公平公正,流于形式。
在考核方面,大家普遍反映存在大锅饭、考核不到位的问题,而导致“大锅饭”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个站点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固定,包括售票、检票、发车等,对个人技能没有太强的要求,可替代性高,能够区分大家绩效的,主要体现在忙闲方面。而由于缺少合理的忙闲统计工具,在淡季、旺季,大家都要上班,依赖于上级临时调控安排调休。在考核的时候,上级感觉到每个人的忙闲都差不多,因此不易拉开差距。
经过对历史数据做分析,项目组发现,目前影响各站点忙闲情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客流量,乘车游客越多,则相对更忙。虽然大家都说自己很忙,但现实情况是,有的站点位于景区的中轴线附近,四通八达,许多游客都要从此转车和换乘,因此人流量较大;有的站点位置较偏,附近的旅游景点为知名度较低的历史古迹或自然风光,因此人流量较小;而高铁站的站点忙闲情况根据高铁班次来决定。客流量的不同导致工作量不同,而目前各站点的实际人员配置并非完全合理,出现忙的时候大家一直加班、闲的时候也在岗位上等待的现象。
因此,项目组提出可以把工作饱和度作为发放工资的重要依据,根据工作量来进行绩效工资的发放,根据每日忙闲情况的不同,来进行绩效工资的发放,即忙时多发,闲时少发,在整体上实现多劳多得。这就需要项目组建立以工作量为基准的人员配置模型,确定不同忙闲情况下合理的人员配置,从而为合理发放绩效工资奠定基础。
【华恒智信解决方案】
结合项目现场的分析调研,通过结合各站点实际情况分析,华恒智信项目组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建议:
1、为了给公平的考核奠定基础,项目组建议根据客流量核算各站点人员合理配置,作为对各站点领导考核的依据,促进各站点领导合理安排人员上班时间。 首先,项目组结合各站点的占地规模、功能定位、岗位数等信息,通过现场访谈调研总结提炼、历史数据分析,对每个站点明确4级的忙闲分级,各级别分别对应该站点每日“闲时”、“正常”、“忙”、“非常忙”四个忙闲等级。结合数据分析,目前疫情期间各站点客流量多数对应“闲时”等级,周末对应“正常”等级,节假日对应“忙”等级,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会出现“非常忙”的情况。 其次,项目组根据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分析,结合一天中不同的忙闲情况,对不同客流量分级下车站各岗位人员人数进行明确。由于景区旅游服务行业的特性,各岗位一天工作时间基本超过8小时,因此从合法合规的角度,目前会多配置人员用于调休安排。项目组从降本增效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抓住各站点一天中最忙的时间段和相对较为清闲的时间段,采取忙时全部上岗,清闲的时间段尽量提前下班的方式,来进行人员的合理调剂和安排。结合客流量分级进行举例说明:例如某站点人员编制为10人,本日客流量情况级别为“闲时”,则应上班人数为6人;而该站点一天中较忙的时间段为早9点到下午3点,则在此期间配备6人,下午三点后3人进行收尾工作,另外3人提前下班,避免加班超时情况出现。 2、在绩效工资方面,建立以工作量核算为基准的绩效工资体系,促进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促进实现多劳多得。 基于各站点人员配置模型,项目组建立了基于各站点工作量的绩效工资体系。结合每日客流量数据,确定当日该站点应配置人数,并据此计算绩效工资数额,如果实际上班人数超出应配置人数,则人均绩效工资相对减少;如果实际上班人数少于应配置人数,则人均绩效工资相对增加。例如某站点今天需要上岗6人,实际排班8人,则上班的8人只能够获得6人的绩效工资;同样如果今天需要上岗10人,实际排班8人且服务质量没有下降,则上班的8人获得10人的绩效工资。通过结合各站点每日忙闲情况进行绩效工资的计算,从而不断地推动进行人员排班的管理者去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员,最终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同时,考虑到目前客运公司的人员年龄及身体原因现状,同时结合人员招聘困难等原因,项目组也制作了多方案,例如目前站点人员年龄超过50岁的比例超过40%,则可在现有人员配置核算基础上多加1人等。 3、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数据不足、基础薄弱等问题,项目组提出长期的落地使用建议。 项目组考虑到该公司实际管理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司未来的管理改革,在方法设计科学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其落地性。目前公司基础管理数据存在缺陷,例如各站点客流量情况存在缺失和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员工的工资核算没有单独统计绩效工资等。为此,项目组提出应在完善各站点客流量历史数据记录,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对目前人员绩效工资进行合理核算。但管理数据的完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在此期间,可以考虑先不直接使用模型进行绩效工资的发放,而是用来进行工资应发和实发的对比。如果管理者配置上班人员不合理导致绩效工资超发,则要在管理者的个人年终考核结果中予以体现,从而逐步引导管理者自行优化人员配置。同时,考虑到未来疫情结束或者景区推出新项目导致客流量增加的情况,项目组也建议随着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的不断积累,对不同忙闲情况下的人员配置模型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最终实现合理绩效工资的分配。此外,当通过一段时间的工具模型使用,出现定编人数合理下降时,需要注意由于定编人数减少而导致的对客户服务质量下降,因此在改革落地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督促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引入双向交叉检查的机制,保证服务质量不下降。
【华恒智信总结】
在绩效管理中,有多种影响员工绩效发挥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激励因素等,而其中内部激励因素是最能够发挥员工个人主动性的因素之一,通过适当的绩效管理,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在本案例中,项目组建立了与工作量关联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工作量作为激励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工作量大时激励水平也随之提高,从而符合员工个人的想法与需求,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 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及企业管理提升业务,多年从事客运、酒店、餐饮、公园等服务行业的薪酬绩效改革及定岗定编项目,积累了许多适合企业的科学工具、模型方法和项目经验,也帮助了诸多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获得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