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 腾讯探元数字文化开放平台:​讲好古今交融的中国故事

文化   2024-12-19 11:00   北京  

今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全过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创新。”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杨新育说。
在先农坛参与一场农耕祭祀仪式,在钟鼓楼敲响明永乐大铜钟……用游戏的方式沉浸“打卡”北京中轴线,感受北京城800年来的市井喧嚣,那些饱经风霜的建筑、文物和城市空间得以毫厘再现。

2021年9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公司就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542个版本迭代,沉浸式体验产品“数字中轴·小宇宙”诞生了,利用高清照扫、游戏引擎、PCG(程序化内容生成)、PhysionGroom(实时头发物理模拟)、SmartGI(实时动态全局光照方案)等技术,对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遗产区进行精细还原,生成超大规模的地形、植被和建筑群。
同时,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通过遥感卫星、手机信令、街景相机等方式,时刻为北京中轴线的数据采集、监测评估、预警跟踪等提供服务。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遗产监测部主任周子予介绍,依托三维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实现了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本体监测的全流程管理和全过程记录。
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多次问道:“中轴线上生活、工作和游览的普通大众,怎么参与到中轴线的保护和决策过程中?”对此,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文化实验室产品总监李超群解释,走在中轴线上,也许能看到一些人正在用手机拍摄公园的围墙或皇城的角落,并扫描遗产点界桩上的二维码,随时随地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巡检”北京中轴线。将公众与监测平台连接起来的是微信小程序“云上中轴”里的一项功能——“数字打更人”,这是专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该平台自2023年上线至今,已累计培训和注册志愿者2.3万余人次,完成巡检记录4.7万条,提交巡检图片9.3万张。
“数字中轴”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探元数字文化开放平台(简称“探元平台”)探索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案例。基于探元平台的能力,腾讯先后发起“探元计划”“繁星计划”和“四个灯塔”项目,为平台的数字资源沉淀、确权授权、数字工具应用、共创场景连接等提供底层技术支撑,解决文博行业从“入门”到“上路”的问题,打通“考古探源—文物保护传承—场景开放焕活”的链条,助力文博机构数字化提速提效。

“猛听得旌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演员王梦婷用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融合阿卡贝拉的创新表演,拉开了今年2月“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甲辰龙年小年夜戏曲焕新”直播活动的大幕。此次直播也成为数字技术和戏曲文化、流行元素与传统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
通过人工智能修复等技术,腾讯多媒体实验室高清再现了数十部经典戏曲剧目,观众可以放大或缩小、调整到任意角度观看演员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表情,为戏迷开拓了一条自学途径。同时,人工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天仙配》等经典剧目以更加清晰的面貌重新呈现,每一根头发丝和睫毛都十分真切,让戏曲的保存、传播有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探元平台结合版权保护、区块链等技术,正逐步建立起数字戏曲资源库,为戏曲资源版权的保护、确认和市场化运作提供助力。
据了解,腾讯公司在两年前成立了数字文化实验室,系统化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数字科技的深度结合。
例如,在对三星堆文物的挖掘中,文物专家联手腾讯数字技术团队,在破碎文物拼接、复杂器型样品制作上取得突破,通过最新的数字文物修复和3D打印技术,得以将金面具、顶尊骑兽人像等器型呈现在众人面前。

订阅报纸点这里

↓ ↓ ↓ ↓ ↓ ↓ ↓ ↓ ↓



↓ 点击公众号关注“中国文化报”,共享文旅新动态 ↓


中国文化报
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发展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