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6周年到来之际,本报推出“改革先锋”系列访谈,与广大读者朋友一起走近多位2018年由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知名人士,了解他们的近况,聆听他们的心声,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凝聚共识,奋发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他头戴黑色短檐礼帽,面容清癯,灰白的胡须修剪得自然而平整,身着深蓝色立领上衣、黑色长裤,黑色的皮鞋一尘不染,朴素的穿着优雅而不失时代感。在深色上衣的映衬下,党徽熠熠生辉。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的身上充溢着谦逊、温和而又有力量的气质。伴着改革的鼓点一路走来,李雪健崇德尚艺,执着追求,形成“含蓄、真诚、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迁。2014年10月,李雪健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言。2018年12月,李雪健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近年来,李雪健奋斗不停歇,继续在表演艺术上不懈探索,出演了多部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品。1978年,李雪健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今中国国家话剧院前身之一)工作,随着改革起步,事业渐入佳境。从《天山行》中的指导员余海洲到《横空出世》中的将军冯石,从《渴望》中的宋大成到《水浒传》中的宋江,从《焦裕禄》中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到《杨善洲》中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李雪健塑造的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李雪健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讲从艺之德,要用心。他说:“演员这个职业就是塑造人物、体验生命。每演一个人物角色,就像那个人一样活了一番。演员要对自己有高要求,要把心放到角色上。”谈及自己塑造的角色,李雪健表示,最难以忘怀的是焦裕禄。他打开话匣子,讲起自己与焦裕禄的不解之缘:“我生在农村,从出生到10岁都在山东省巨野县的田庄公社。巨野县与河南省兰考县相邻,风土人情相近。我10岁那年,数万名兰考群众在黄河故道沙丘上送葬,悲声震天。父母告诉我,兰考有一个好人、好书记——焦伯伯走了。他是为人民工作累病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兰考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那时,一颗种子便悄然埋到李雪健的心里。1990年,导演王冀邢找到李雪健,想请他在电影中出演焦裕禄。“我能演焦裕禄吗?”已是话剧院专业演员的李雪健,第一反应是错愕、是怀疑,紧接着另一种情绪油然而生:“让我演焦裕禄!这样的机会居然找到了我!”他激动万分:“我想演!”之后他阅读了大量关于焦裕禄的书和资料,并到兰考体验生活。“那时候电视剧《渴望》正在热播,我的头发短,身体也胖,演焦裕禄在整体形象上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开始打退堂鼓,但导演坚持不换人。”李雪健说,此后一个多月里天天以清水白菜为食,在开机前减重20多斤。李雪健的表演获得了焦裕禄家人的认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感人的故事太多了。其中有一场戏,老饲养员肖位芬生病,焦裕禄去探望,演出中请了当地两位80多岁的老人当演员。“这两位老人几乎陪我们演了一个晚上。拍完之后,剧组要付给两位老人劳务费,他们马上板起脸来说,为焦书记做点事儿,还要钱?不能要,你们也别给!”李雪健回忆。1991年,《焦裕禄》在全国放映,引发轰动。李雪健说:“199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12个年头。如果说电视剧《渴望》是在寻找真情,那么电影《焦裕禄》就是一种呼唤,呼唤民族魂。”谈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李雪健表示,部署要靠扎实奋斗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把精神力量焕发出来。他说:“民族魂就是中国精神,焦裕禄精神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活着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吃饭,那是物质食粮;二是灵魂,那是精神食粮,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李雪健谈道。说着,他拿出一张纸,纸上满是手写的黑色、蓝色、红色的字。这张纸上,记着他演杨善洲的心得。2011年3月,电影《杨善洲》剧组找到李雪健饰演杨善洲一角。“我说我行,因为我在云南当过兵。我看过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我1975年入党,是老党员了,对这样的人物很关注。”李雪健说,他也有一些顾虑,“毕竟时代和环境不同了,这个人物好,还能好到这个份儿上?”他在心里打了问号。后来,李雪健走进云南省保山市,接触了杨善洲的同事、家人和朋友,又到林场接触了当地百姓。李雪健感慨:“从大家的口碑和我的所见所闻,我为自己曾经有过‘怀疑’感到脸红。”李雪健说,当地老百姓编了条顺口溜,连孩子们都会念。说着,他就念起来:“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土改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百姓装,穿着草鞋干革命,创建了滇西大粮仓。一身泥、一身汗,大官他不像!像什么?像个种田郎。”顺口溜里说的正是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一头扎进深山植树造林的杨善洲。李雪健说:“简单几句话,就把这个人给形容出来了。不深入生活,你怎么知道杨善洲是什么样的人?也只有到了那里,才能理解这个顺口溜。各行各业都有职业病,共产党员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职务到年龄就退了,但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没退。”精益求精的李雪健在拍摄时穿上了杨善洲生前的衣物,精心展示杨善洲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和习惯,不仅把杨善洲的外形把握得非常到位,更把他内在的精气神表现了出来。2018年,李雪健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这更加激励他在文艺事业上砥砺前行。他认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业中,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和机制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家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李雪健对此深表认同。近年来,中国电影制作的工业化进程加速。李雪健参演的《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两部大片,都体现了中国电影制作的工业化水平。“创新就要顽强进取。《流浪地球》是科幻片,讲的是未来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李雪健说,试妆时,导演带他到拍摄基地看拍摄环境,其中的道具车间、服装车间、动作训练车间等一系列拍摄设施,一点不比好莱坞差。李雪健谈道,这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的奋斗。“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李雪健时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牢记于心、践之于行。创新,就要挥洒奋斗的汗水。在谈话中,李雪健多次用到“奋斗”这个词。访谈结束时,李雪健谈到了电影《横空出世》。影片中,将军冯石和科学家陆光达带领科研部队,为完成任务在西北荒漠上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李雪健说:“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困难,就像电影《横空出世》中的人物要面对在大漠中默默奉献的考验一样。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好时代,都是幸运儿,要珍惜,要做个有价值的人。”(本报记者 李荣坤 党云峰 陈新华)
订阅报纸点这里
↓ ↓ ↓ ↓ ↓ ↓ ↓ ↓ ↓
↓ 点击公众号关注“中国文化报”,共享文旅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