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有姐妹在闲聊时说过这样一件事,还在上幼儿园的小侄子在放学后问妈妈:妈妈,你能不能早一点接我回家?
怀着疑惑的心情了解后才知道,他的「好朋友」平时总是嫌弃他做事慢吞吞,嘲笑他笨,甚至因为他很晚回家,得出怪不得他是没人要的小孩的结论。
许多孩子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一些危险的行为,像是跳台阶,爬栏杆,会让他们觉得很有个性,想要模仿。
【毒朋友】往往知道这些事情是危险的,但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使用一些话术,像是“你敢不敢 xxx”“我们不是好朋友吗”,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某幼儿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女孩跟着一位小男孩在滑梯上逆行攀爬,却不慎从高处跌落。
之前就有学者研究过「同伴压力」这个话题,它指的是因为渴望被同伴接纳认可,选择按照其规定的规则去思考或行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
通俗来说,就是:大家都这么做了,那我也得这样才行。
积极的同伴压力会激发孩子的潜力,而消极的同伴压力则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之染上不良习惯。
有这样一种朋友,总是喜欢通过否定别人来获得优越感,不在乎你的感受,甚至以此为乐。
他们往往会攻击你的外貌、性格、穿着,比如“你的脸好大”“你好笨!这都不会”“你太土了,这都过时了”,不断打压使孩子失去自信,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
来源:《亲爱的小课桌》
一定要远离这类爱「贴标签」的朋友,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被贬低的环境之下,会逐渐在和他人的互动中感到害怕和压力,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编辑部里就有宝妈吐槽过这样一件事,孩子放学回家后头上的发卡总是会少一个,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孩子的同桌会说“哎呀,你真小气”“如果你不给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等话语来索要发卡。
被父母教导要大方的孩子是不会想着去和朋友争辩些什么的,在他们看来,朋友或许本该互相分享。
不要认为孩子没有骨气,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是被控制习惯了,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
【毒朋友】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此,他们总能用一套自己的逻辑让别人听从他。
了解孩子的朋友圈,首先可以耐心询问孩子的近况,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孩子生日或是节假日的时候,让孩子邀请朋友来到家里做客,继而观察孩子与朋友之间的相处。
如果发现一些迹象,不妨在结束后这么问孩子:
亲爱的,刚刚你和 xx 一起玩的时候,他总是会说你做得不好,可是我觉得你一直都是很优秀的孩子,你喜欢他这么说你吗?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关注并不代表干涉,尤其是孩子的交友情况,要让他自我察觉,思考这段友情的漏洞。
如果孩子已经知道朋友并不那么「好」,但仍和对方一起玩,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像是“他有很多玩具”“我只有他一个朋友”之类的原因。
这时候就要针对孩子的内心需求,尽早进行空缺填补,让毒友谊及时止损。
一段关系的结束并不那么容易,但如果放任这样的现象发酵那就是害了孩子。
这时候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一起制定一个远离【毒朋友】计划。
比如:
第一步:和对方表明自己不想再交往的态度,大胆说再见
第二步:降低与对方接触的频率,把他从最好的朋友划到普通朋友的区域
第三步:尝试认识新朋友,健康的朋友圈会淡化过去受到的伤害
来源:《梦中的那片海》
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去。特别是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把他塑造成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所以,不要让【毒朋友】成为孩子的塑造者。
想要更好的友谊,首先要做个更好的朋友,教导孩子如何成为真正的朋友至关重要。
💡对于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来说,攀爬和跑跳在很多时候其实都很危险,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行为标准,让他们明白什么场合可以做,什么场合不能做。
💡同时,善意也要带一点锋芒,告诉孩子拒绝朋友不合理的要求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对方的玩笑让你感到不舒服,要明确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么说。❌
交朋友固然很重要,但是交对朋友更重要,只有在健康的朋友圈里,孩子们才能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到,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你的孩子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甚至躲起来偷偷哭,说一些”我是不是很差劲“之类的话语,不妨一起看看这篇文章,试着和孩子聊一聊,来解开他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