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CareerChoice公众号为你原创的第52篇泛金融职业发展文章。最近特别巧,五一假期一前一后,正好应两所母校的邀请,为不同背景的校友们准备了两场讲座(或者说沙龙)活动。第一场是在我的研究生就读院校,帝都的985综合类大学,面向的校友们主要以已经工作多年的财务相关职场人士为主。因为校友群聊天时,大家偶然提到,“35岁危机”已经是一线城市金融及商科职场人士心里的一个坎,所以主题最后定为:《中年危与机——大龄财务职场人,如何应对职场新趋势》。第二场是在我的本科就读院校,中部某省份的211财经类院校,面向的是还在校的同学们。可以说和第一场活动形成巧妙的对照,同时受众们多年后,可能又会成长为第一场活动的参与者,真是很有意思。这场的内容是:《我校学子的职场起步——如何在金融及商科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首先,不管大龄选手还是预备选手,我的第一点感触是:国人真的具备极强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精神。第一场沙龙,我首先提问:大家觉得多少岁算大龄?校友们回答道:35岁嘛!你看招聘启事上也很强调这个年龄段往下,超过者需要特别优秀才予以考虑。我接着统计了一下在场朋友们的年龄,实际上一半人都在35岁以下,最年轻的朋友30岁还没到,在我的眼中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呢……第二场沙龙,我之前预估到场的可能多半是大三、大四或者研究生朋友。等我开始做现场调查,发现也有小一半才刚刚大一、大二。所以青年人真的不是都在睡觉啦!再说了,能黑甜一觉,本身就是需要珍惜的时光,我们这些中年人,干嘛要苛责能沾枕头就着的青年人呢?我不禁回忆了一下,自己大一大二的时候,到底在干嘛?哦,我在乐此不疲的忙社团、搞活动……毕业去向这件事,似乎还很遥远。而我29岁的时候呢,倒确实是从金融猎头的路上抬头看了看天,决定要去企业里做几年人力,感受下甲方,同时也开始申请MBA。但当年我确实还没觉得自己算大龄了,中年人这个词,对于刚刚要重回校园充电的我,也根本不觉得算是个撕不下来的标签了。不得不承认,当今中年和青年所需要承受的职场压力(当然很大一部分也许是舆论制造的焦虑感),至少从感受上来说,是比五年前和十年前,要大得多。同时,越来越多的选手们,开始更早的考虑自己未来要选择的职业路线。凡事预则立,这肯定也是一种进步。一来是我们“中年人”可能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小十年,确实更擅长表现出对他人的反馈。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颔首,或者是一句应和,这是很能提振输出者情绪的小鼓励。和工作多年的朋友们在沙龙里畅谈,其实我自己也收获良多。二来,可能沙龙的内容,已经是诸位在市场上亲历的情况了,所以台上台下大家都很有默契,时不时进行一番热烈的讨论。而对于在校学子而言,PPT上所展示的现象和事例,还是未来时态,需要消化,需要大家“撞了南墙”再来体会。就像莫文蔚在《阴天》里浅唱低吟的那样:“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体验,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几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感触,我们还在学校的弟弟妹妹们,还带着年轻人可爱的羞涩,不像我们这些“中年人”,已经厚脸皮惯了。讲座结束后是预备好的答疑环节,但初看起来,大家平静的沉默着:)我正要合上笔记本电脑,关上麦克风——发现观众席有一只手怯生生的举起来。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第五个、第六个就多了起来,颇有雨后春笋之势。而且应该说,学弟学妹们的问题都提的很好,基本上是结合了个人情况和市场趋势,很务实也很关键性的选择性问题。我回过头来想了想,就像校园的课堂里一样,第一个提问的同学,往往是很勇敢的,也很能引领后来者。所以在校的孩子们,咱们还是可以更加主动点。毕竟,我们中年人这么厚脸皮,还是有原因的——职场上,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这个小法宝。第三,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双一线赛道”的生存压力与门槛?我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双一线赛道”——即地域上:指内地顶级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行业上指泛金融和互联网等热门赛道。而此次又恰逢和内陆省份的同学们沟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篇幅来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选择“双一线”,那么包括户口、购房资格、房价等重重限制下,对于毕业生背后的家庭实力或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日益趋高。十年前,跑到北上深找工作,可能仅仅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决定,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权衡和考量的。而如今,你的职业选择,和未来的生活方式、安家落户、买房置业、子女教育等越来越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局。所以,“北上深”还是“其他城市”,一直都是个人职业咨询里屡屡被提及的重要问题。但有可能是我渲染得太过,或者说当代毕业生已经接受了太多这方面的信息轰炸,所以当在场学子交流互动时提到:“刚才听您介绍了一线城市的情况,觉得有些自卑”——我内心是有点矛盾的。一方面,家里有一定的经济支持(不着急毕业生收入反哺家庭、甚至可以支撑一定比例的首付款)肯定是重要的加分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就不能或者说不配来超大城市发展吗?我想到在研究生院校举办的沙龙里,在场人士也是口音各异,过往都是从四面八方涌向帝都。唯一的共同点可能是:大家都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且善于表达和交流。小规模交流现场,有一点总是很打动人,就是“不设防”的氛围。我听着各位回忆和思考、沟通和碰撞:里面有四分真诚、三分深刻、两分自豪、一分自嘲与幽默。谈笑风生之后,我有个小小的发现:人到中年,可能就是慢慢习得自洽的过程。登过山、摔过跤、逐渐开始经历人生不再永远是冲锋陷阵,也开始尽力接受,职业只是人生各个战场中的一部分而已。毋庸置疑,“双一线赛道”仍然会吸引全中国最优秀、最上进的年轻人。而在这里的经历,含金量仍是极高的。如果你要来,除了做好工作节奏快、时间长、压力大、房价高的准备;还要能精准的挖掘自己、找到自己能立于此地的特殊之处;最后,如果你能认可:办法总比问题多;或者说,你就是热爱帝都魔都那种大干快上的基调,那种好像每个人都还能再折腾一下的劲儿——那么,来几年,也会是你人生中的一段浓墨重彩的经历。我见到过小年轻两口子都没有什么家底,纯靠自己两人工作年薪+勤俭节约+找亲戚朋友借首付,把房子攒出来的。也见过其实有些家底,但是自己不想背负各种压力而早早回到二线城市逍遥的朋友。或许,待在京沪深首先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没人能确保明天什么样,没人能回答你,你是否能在此扎根。如果你选择了超大城市,那就要习惯,这里有太多比你聪明、比你能干、比你资源好的同时,还比你更加努力的人。在这里,想争第一是很难的。但好在,职场是一个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不是一座金字塔。如果足够懂得自己、懂得市场,那么这个热带雨林里,还是有数不尽的生存空间。最后,还是要感谢两所院校的师长、组织者以及校友们的信任。笔者本人绝谈不上是什么职场佼佼者,只是保持记录、思考、总结的习惯,并且希望能力所能及的传递一点踏实且具备操作性的职场常识,让大家少走弯路(或者说,至少走弯路的时候还考虑到了后路)。我很庆幸自己的积累能够被大家看见,所以我也会继续努力,希望把更多具备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才俊,让市场看见。
Be Visible!CareerChoice专注于泛金融职场(金融、财务、法务、政府事务、人力等方向)的个人职业发展咨询及课程。
定期发布:关于以上领域的原创文章、行业人士私人特邀约稿、精选相关行业内新鲜真实的招聘岗位信息。
1.个人职业发展咨询预约请查看公众号菜单“职业咨询”板块“1对1个人职业咨询”,并在后台留言。
2.下半年将尝试线下小班泛金融职业发展成长营,第一期主要针对大学生朋友。目前仍在课程准备中,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公众号后台留言问询及预约报名。
3.在线课程《如何让猎头为你的职业生涯助力》已上线知乎,请查看公众号菜单“职业咨询”板块“在线课程随时可听”,扫码文末知乎账号二维码。
点亮 ,鼓励我分享给你更多职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