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绩效裁员,但没有遣散费
还必须归还笔记本电脑?
是的,不只是微软
不少科技大厂都开始“磨刀霍霍向牛马”了
cr.businessinsider
达摩克利斯之剑
悬在每个人的头顶
早在1月初,微软就被爆将裁员5%:
cr.blind
戳图片查看往期推文:突发!微软或将裁员超1.5w人
而1月底,裁员计划似乎正在逐渐起步——根据Business Insider爆出的“解雇信”,微软已经开始像它的竞争对手们一样严抓绩效管理,并基于此进行裁员。
信中称,失业员工的医疗福利将立即终止。而据内部员工匿名爆料,有部分被裁员工被告知“不会得到遣散费”。
cr.businessinsider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现实则是更加残酷,这几天的blind热帖中,经常能够刷到“immediately terminate”这一关键词。
cr.blind
只有亲身经历了裁员寒冬,才能体会那种刺骨的寒冷。想象一下,当你如往常一样进入meeting,想要私信同组的同事讨论工作,才发现那个你觉得工作非常努力认真的同事并不在会议中,另一位同事告诉你,他已经离开了。这一瞬间,你才意识到前几日听到的裁员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
小🍠上就有亲历裁员的北美tech大厂员工写到:
此消息一出,不只是微软员工,北美科技圈可谓人人自危。Blind的科技板块上就有人引用这条新闻,并问出了或许是每个科技大厂人都想问出的一句话:
“我们是否即将面临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就业市场?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事情?”
cr.blind
在这条帖子里,楼主还根据这个问题发起了投票,大家可以先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再来看看Blind上大家的选择:134位参与者中,只有约15%的人对于未来持乐观态度,而剩下85%的参与者都有各自所担忧的部分,更是有50%的参与者表示:“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担忧,而未来也只会更糟……”
cr.blind
36天,31家公司,7000人
2025年刚过去一个多月,科技圈各处却频频传来Layoff的声音。据裁员追踪网站Layoffs.fyi统计,截至目前,2025年已有31家科技公司正在裁员,超7000名员工被裁。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微软,以及1月中旬WST就聊过的Meta(戳蓝字查看:扎克伯格又出手了,Meta宣布裁员5%……),还有不少大厂也是在持续更新裁员动态。
Google:鼓励员工“自愿裁员”?
如果说非自愿裁员的不公平在于公司可以不经警告就立即解雇你,那么谷歌给出的应对方案就是:请你“自己裁自己”。(之前那些看到别人家裁员馋哭的谷歌选手有福啦)
cr.9to5google
谷歌周一证实,已向超过25,000名员工提供“自愿离职”买断计划,以确保员工“坚定地致力于”公司目标。所有在平台和设备组工作的美国员工,都可以使用该计划辞职并获得遣散福利。
根据之前的数据,谷歌的裁员大礼包算是很慷慨的了,财报数据平均分手费13.4w。本次blind上有人爆料说是14+N周工资。(p.s. 2023年裁员12000人,遣散费16+2N周工资;2024年裁员1000人,遣散费据说有所减少)
cr.blind
Salesforce:预计裁员超1000人
进入新财年之际的Salesforce也在裁员中。据称,受影响的职位将超过1,000个,但目前无法确定在哪些部门。内部人士补充说,失业工人将能够在公司内部申请其他工作。截至2024年1月,Salesforce拥有近73,000名员工。
cr.Bloomberg
目前,Salesforce调整了其AI战略,将重点放在代理上,即那些无需人工监督即可完成客户支持或销售开发等任务的工具。
Salesforce的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谈到了市场对人工智能代理的兴趣,并表示他正在招聘1,000多名销售人员来推广去年年底推出的新产品Agentforce AI。
最差招聘年
拼尽全力如何战胜?
裁、裁、还是裁。似乎从开年到现在,科技圈都是“哀声一片”。但想要勇闯Tech圈的留学生们别急着垂头丧气,机遇与挑战,往往是一起到来的。
1
企业从“过度招聘”到“看重内推”
曾经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科技行业展开疯狂招聘,但在高增长时代过去后,企业也逐渐发现其内部所出现的“不平衡”状况,为了维持成本筛选员工,裁员是无法避免的。
但这并不代表企业会放弃招聘。微软发言人在证实裁员消息的同时也提到,当有人因绩效原因离职时,微软通常会补充新员工。
如今的企业从“过度招聘”,变成了更看重内推👇
根据WST的科技导师透露:Google 2024求职季招聘会先看internal的机会(实习生转正+内部转岗),external投递的人最后考虑。即便是被级别高的人内推,在这个team有hc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经历三轮的严苛面试。
Google并非个例。
基本上企业会优先看有内部全职工作人员推荐的申请或者是简历,因为毕竟有内部的人员给的背书。而如果这个内推的申请者,能够满足公司招聘需求的情况下,其实企业就没必要再去额外费精力看那些,从官方申请投递的简历。
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这不是非常的公平,因为走官方申请流程的不乏有各方面很优秀的学生。
对于留学生来说,高薪行业的北美求职规则已改变,个人的求职逻辑需要转变:不管你优不优秀,你需要先保证自己的简历“被看见”。
2
面试时越来越看重个人长远的发展力
以前的企业在面试时特别看重候选人否具备该岗位初级员工的硬技能。但如今,高薪企业面试时会更加侧重通过行为面试去考察候选人是否能胜任、并且是长久地胜任申请的岗位。
比如北美科技公司打分标准之一:无论是什么岗位,你进入工作状态,一定是在一个有同事的环境下,你需要社交需要交流,所以面试环节的Communication也是面试官非常注重的一点。
很多中国留学生或者家长,往往是都注重硬技能层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软技能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在校成绩很好,实习经历也多,技术性的问题也都会答,但就是总拿不到offer。很有可能就是在面试中,自己的沟通技能或者是就是跟人的交互谈吐,在整个interactive的process里面,让面试官对你的个人发展力(包括但不限于我们说的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等)持否定态度。
想知道科技岗会考哪些类型的行为面试题?想了解行为面试最佳解题思路?想全面get全美科技高薪岗位?WST已经给各位整理好资料包,还附赠了准备科技公司面试的必备课程,帮你朝着上岸稳稳前进一大步~!扫描文末小助手二维码即可get!
3
生成式AI不断更新,对于就业市场的冲击
最近大火的DeepSeek让大家看到了AI不断突破上限的实力。这其中,大家也一定听到过AI威胁就业的言论,但事实上比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区域调查给出了一个极有反差性的观点:在纽约地区采用AI的公司并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反而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成为净招聘方。
不过,有一个言论是没错的:那就是所有行业都在加深与AI的关系。而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懂AI的人注定是求职市场的宠儿。
下图截自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对比了2023年到2027年需求增长速度最快和需求量下降最多的岗位,可以发现和AI相关的岗位一定是招聘市场中热度最高的。
Indeed的最新报告显示,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能的技术工作者,平均薪资可达174,727美元,相较于其他技术工作者高出将近50%。
火爆的DeepSeek为了拓展业务,也趁热打铁放出了大量实习&全职岗位,部分薪资高达20-80K,14薪加持,福利待遇都超级棒。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时代,AI技术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更是重塑行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对于留学生来说,如果能掌握AI技能,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能脱颖而出,你的求职方向也充满无限可能:你不一定仅限于冲刺Tech行业,而是可以去所有拥抱生成式AI的企业。
声明:所有学员斩获的高薪岗位实习/全职offer,均是通过WST的求职项目达到自身实力过硬,符合公司录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请所获得。
▼点击这里,更多求职资讯尽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