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 国家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简称NG,又译作国家画廊),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位于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正北方向(见上图)。1824年成立之初仅有38幅画作,陆续拓展为以收藏1260年-1900年间油画为主、拥有2600件馆藏油画的国家级美术馆,泰特美术馆则侧重于收藏190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
这天下午,行程安排大家在云集众多大型商家、名牌商品的牛津街逛街购物3小时,我们对此不感兴趣,与另一对上海团友夫妇相约,从Selfridge百货店(见下图)出发,打的去国家美术馆参观。
伦敦出租车尽管车身颜色不同,但是车型和内部格局都一样,6位乘客相对而坐,来回两趟体验了在伦敦如何打的。
由于国家美术馆不收门票,现在也不需预约,因此终日人潮汹涌,我们排在上百人的队伍中等待入场。据说学西画的画家,到英伦最幸福的事,便是天天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泡在美术馆中。不知是何原因,英国国家美术馆藏品画册在国内并不多见。
终于进入了富丽堂皇的展馆大厅。
国家美术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共有66间展厅,导览图上标注着重要藏品所在展厅,便于观众按图索骥、重点欣赏。
今年5月10日是国家美术馆200岁生日,有些著名油画去其他美术馆出差外展了,这次没有全部看到。
国家美术馆秉承“画作并不是收藏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为了大众的审美乐趣、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知识的涵养”的创立宗旨,从建立之日起就承担着艺术教育的责任。
美术馆按作品年代顺序布展,所有西欧绘画主要流派作品在此都可以找到踪迹。这里保留了古典美术馆空旷、安静的风格,展厅四周墙壁展示画作,中间是供观众休息的长凳,也方便其沉浸式研究和欣赏单一画作。展厅雄伟有气势,展品布置有格调。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耶稣诞生》(1470年-1475年):
达·芬奇的大型素描画《圣母子与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1499年-1500年)、《岩间圣母》(约1508年):
达·芬奇画过两幅《岩间圣母》,卢浮宫版(下左图),英国国家美术馆版(下右图),可以试试玩一把“找不同”的游戏。
米开朗基罗的《埋葬耶稣》(1501年-1506年):
委拉斯凯兹的《镜前的维纳斯》(1647年-1651年)、毕加索曾临摹过40多次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与战神》(约1485年):皮耶罗·迪·科西莫的《普罗克里斯之死》(约1495年):
乔瓦尼·贝利尼的《执政官莱奥纳尔多·罗雷丹》(1501年-1504年):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维纳斯与丘比特》(约1530年):卡拉瓦乔创作生涯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1601年),捕捉了门徒们看到基督复活的那一刻场景,门徒们被描绘成普通劳动人民,留着胡须、满脸皱纹、衣衫褴褛,与年轻的基督形成鲜明对比。扬·凡·埃克的代表作《阿尔诺勒菲尼夫妇像》(1434年):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大使们》(1533年):庚斯博罗早期创作的杰作《安德鲁斯夫妇》(1750年):贺加斯的6幅系列画作《时髦的婚姻》之第2幅《面对面》(又称《早餐》):鲁本斯的《草帽》(1622年-1625年):
手持调色板的画家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的《戴草帽的自画像》(1782年):
莫奈的《睡莲》(1916年):
梵高的《向日葵 —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1888年)(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共存世11幅,其中《向日葵 —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存世3幅,分别收藏在荷兰梵高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日本东京美术馆)、《麦田与柏树》、《女性画像》、《两只螃蟹》:
亨利·卢梭的《惊讶》(1891年):
25岁的乔治·修拉的第一幅重要作品《阿尼埃尔的浴场》(1884年),画中人物甚至比真人还大:
德拉罗什的《简·格雷夫人被处决》(1833年):
乔治·斯塔布斯的《枣红马》,这是一位以画马而著称的英国画家,这是一幅真马大小的巨画,这是一匹第二代罗金厄姆侯爵查尔斯的赛马,名字叫”哨子夹克“:
威廉·透纳的《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这是一幅描绘在特拉法加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无畏号”战舰已然老朽,帆船被蒸汽机船拖着行进场景的杰作,画作让无畏号最后的旅程更具象征意义:
克劳德·洛兰的《示巴女王登船的海港》:
美术馆的展品数量庞大,来不及细细欣赏,更来不及了解画家及其创作背景。下面的一些油画,对于熟悉画家风格的美术爱好者来说,应能知道油画的作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美术馆身临其境欣赏画作的感觉,与在家翻阅画册的感受,还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作者
眭平,女,1961年8月生,江苏丹阳人。江苏省督学,江苏省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原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