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山水|英国 · 牛津大学

文摘   摄影   2024-08-13 18:22   江苏  


英国 ·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是一所坐落于牛津郡牛津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在伦敦西北方向约100公里。

牛津大学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授课时间为1096年,是英语世界中的最古老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古老大学。世界上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是创立于1088年、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是一所书院联邦制大学,拥有默顿学院、圣约翰学院、林肯学院、布雷齐诺斯学院、新学院、圣休学院、基督教堂学院三一学王后学院39个学院大学只是各学院的联合行政机构,学院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社交的中心,各学院实行经济、教学、招生的高度自治牛津大学有专任教师11800人,各类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26390人,其中50%左右为研究生,40%为留学生

学校拥有馆藏逾65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决定,英国至今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图书馆。学校还拥有阿什莫林博物馆、皮特利弗斯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科学史博物馆等四个主要博物馆,其中阿什莫林博物馆建于1683年,是英国第一座博物馆,现为英国第二大博物馆。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牛津大学位列第三。在1901年-2023年间,有7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毕业或工作于牛津大学,位列全球大学第10位。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法学、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在九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科学巨匠、文学大师、艺术大师、国家元首,包括科学家霍金、作家王尔德、诗人雪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撒切尔夫人等30位英国首相和克林顿总统等数10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商界领袖等,故又被称为“领袖摇篮”。1935年,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公费留学,与夫人杨绛女士一同前往牛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批英国留学生。

大巴进入牛津市后,让人难以区分大学和城市的边界在哪里,这分明就是一座大学里的城市、城市里的大学城。因时值暑假旅游高峰季节,来此修学旅行的学生和游客非常多,打破了平日里这座古典、优雅小城的宁静,感觉更像是个旅游风景名胜区。

特种兵小分队开始在城里徒步。下车伊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屹立在三岔路口的纪念塔,此塔三面七角,浓缩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殊死搏杀、腥风血雨的历史,纪念被烧死在牛津的三位新教徒。

我们沿着古老的牛津老街向市中心漫步,目的地是先去牛津市政厅放松一下。

在牛津最繁忙的玉米市场街(Cornmarket St.)和皇后街(Queen St.)的十字交叉路口,有一座卡法斯塔(Carfax Tower),是牛津圣马丁教堂仅存的遗迹圣马丁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1世纪,因位于牛津城镇中央,一直是牛津重要的宗教中心。19世纪以来,圣马丁教堂因建筑结构安全以及位居交通要道马路拓宽等因素而日渐式微,至1896年仅剩下了卡法斯塔为唯一见证。卡法斯塔高72英尺、99个阶梯,每15分钟敲钟一次,登塔可居高临下眺望牛津全城。

来到了牛津市政厅,二楼以上是办公区不对外,一楼空间及洗手间对外开放,十分方便和体谅游客。

进入市政厅大门后左右两侧墙面上,有四幅浮雕作品,我猜想下面这幅可能是牛津市的徽章吧:牛津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传说是古代牛群涉浅水而过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的中文译名十分地“信雅”

老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见题头图和下图1,均来自网络)是牛津大学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是全球第一座圆形图书馆,1602年开放使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还要早150年;隶属于牛津大学图书馆总馆,总馆藏书量仅次于大英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杨绛先生回忆,钱钟书先生将此馆称为“饱蠹楼”。

只是紧挨博德利图书馆四周驻扎着一圈抗议示威的小帐篷,镜头怎么也回避不开,画面显得有些凌乱。

牛津大学图书馆总馆包括博德利图书馆老馆、新馆、拉德克利夫图书馆、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等,在图书馆之间有地下通道相联结,读者可以不出图书馆,在两馆之间几百米长的通道里行走。

这里是老博德利图书馆的一座围合式四方庭院(见下图)。在方庭入口处,建于17世纪初的五柱塔(又称五阶塔)堪称古典罗马五柱式建筑的巅峰之作。

五柱塔从下到上分别是托斯卡纳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和混合柱式,每种柱式包含柱座、柱身和柱头三部分,每部分的工艺也越来越精致。其中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来源于古希腊,罗马增加了更加粗壮的托斯卡纳式和更加复杂精湛的混合柱式。

在圆形老博德利图书馆南面,是古老而幽静的圣玛丽大学教堂。圣玛丽大学教堂(The 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是牛津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教堂现存最古老建筑是塔楼,始建于1270年代。塔楼尖顶上的装饰是十四世纪初加上去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被教会历史学家称为英格兰最美丽的塔楼尖顶之一。

在牛津大学早期,该教堂是大学的第一座建筑。13世纪初,它是大学管理机构所在地,并被用来举办讲座和颁发学位。教堂一楼曾作为牛津大学第一个图书馆,直到建成了博德利图书馆之后。圣玛丽大学教堂早期也是各学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仪式、会议、考试都在这里举行,后来各学院的活动越来越独立,教堂的作用便逐渐弱化。

圣玛丽大学教堂的正门坐落在高街(High Street)上,因教堂建筑宏大,我只有站在马路对面,用小广角镜头,才能将整座建筑全部收入画面之中。教堂门廊建于1637年,其古怪的巴洛克式风格的螺旋立柱是英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门廊上方用拉丁文镌刻着牛津大学校训。

在圆形老博德利图书馆的东侧是神秘的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这是一所不招收学生的研究机构,大门紧闭,在大门外拍了个外景,手机伸入大门拍了一张构图十分满意的内景。

牛津大学也有一座叹息桥,因为此桥形似意大利威尼斯叹息桥而得名,但正式名称是赫特福德(Hertford)始建于1913年(1914年完工),它跨过新学院路连接了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两部分建筑,是牛津大学的一个打卡景点。

牛津大学图书馆总馆的地下通道,还可以通往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见下图)等。

在谢尔登剧院前的广场上,有几幢古老的建筑,也不知是哪所学院,你知道吗?

牛津全城因遍布哥特式建筑,而拥有塔之城”的别称,我觉得因建筑中广泛运用了希腊柱、罗马柱等,还应有“柱式之城”的美誉吧。

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创建于1525年,享有可以不称为学院(College)的特权,在牛津通常被称为堂屋”(The House)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所教堂式学院,建造这座教堂就花了800多年时间,基督教堂学院的主体建筑就是教堂。

上面是堂屋”的大门,为避开如潮水一般的人群,我们独辟蹊径从后面的花园小门入内,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中小学生来牛津大学游学,通常都会首选参观基督教堂学院,我估计主要是冲着电影《哈利·波特》和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来打卡的。

学院大厅(College Hall)摆满了精美的木制长桌和木椅,挂满了历任院长和杰出校友的油画肖像,成为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宴会大厅的拍摄地。《爱丽丝漫游仙境》作者、学院数学导师查尔斯·道奇森(即路易斯·卡罗尔)也曾在此一边用餐一边构想出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


学院教堂前的汤姆塔(Tom Tower)(见下图)建于1681年,塔中有一口重达7吨的“大汤姆(Great Tom)”钟。每晚21:05,这座大钟都要连续敲响101次,以致敬学院设立之初的101位学者,学院所有大门在最后一声钟响后全部关闭,回来晚的学生据说还要被处罚款,这一规定到1963年才被废止。汤姆方庭是牛津最大的方形中庭,中庭中的一棵大树,据说就是《爱丽丝漫游仙境》中兔子先生带着爱丽丝跳进去的奇境入口。大汤姆钟为什么是21:05而不是21:00敲响呢?这是因为牛津按时区细算的话,比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晚五分钟,牛津真牛啊,自己就定了一个本地标准时间。大汤姆钟声音是牛津最响的,就用它来提醒牛津大学各学院关闭大门,而基督教堂学院总要等到101下敲完后(约20分钟),才最后一个关门。

基督教堂学院草甸楼因紧邻一片大草坪球场而得名,这是一幢学生宿舍楼,暑假期间可以预订接受修学旅行的学生住宿一晚,并在《哈利·波特》中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宴会大厅里用早餐。

暑假里空荡荡的大草坪球场中间,一棵大树孤零零地站立着,这时一位教练带着几位小学生训练了,大草坪球场上立刻生动活泼起来,周围的大树们好像也成了啦啦队一样在加油喝彩。

我们沿着大草坪球场边的花园小径告别了基督教堂学院,这座庞大的堂屋”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想象中这里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美丽。


今天一大早离开住了三晚四天的伦敦,出发前往牛津大学参观。回顾盘点一下伦敦市内旅游,尚有两点小小的遗憾:

一是没有进海德公园逛一逛。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占地360多英亩(约2160),伦敦市中心拥有这样一座大公园是十分难得的,就如同纽约市中心拥有中央公园(占地约5100)一样车行多次路过并在车上拍下了海德公园南部的威灵顿拱门(见下图),这座凯旋门建于1826年-1830年间,是为了纪念乔治四世率领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获得胜利。1851年,英国在海德公园内修建了水晶宫,并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二是没有进伦敦地铁体验一把。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本地人简称“The Tube”)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目前共有12条线路、275个运作中的车站,已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日载客量高达304万人。据说在2024年底前,伦敦所有地铁隧道和车站将能实现4G信号全覆盖。

如果还有机会再来伦敦,一定要弥补这两点小遗憾。

再见,印象深刻而美好的伦敦!





        关于作者

  眭平,女,1961年8月生,江苏丹阳人。江苏省督学,江苏省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原二级巡视员。

八月桂花香2021
平心一言 乐游山水 文博观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