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 灵思妙笔坊 | 也学牡丹开(教师篇)

文摘   2025-01-10 08:42   云南  


编者语:在风雨中,我总是吟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望走过的路深受苏轼的影响,照进心里的“光”,是苏轼的豁达乐观、自由洒脱、苦中作乐……

也学牡丹开

保山市第七中学教师   杨静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细数走过的林林总总,突然发现苏东坡于我有如一束明亮的光,驱散了绵延的雨。

少时,在高考的压力下,18岁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毫无起色的模考成绩,让情绪愈加难以控制,在浩如烟海的题海里,用力划桨,只为心中的彼岸。然而,残落的栀子花,悲鸣的夏蝉,学校边呜咽的梧桐……都在宣誓着我的失败,我,高考失利了。痛苦无法排解,也在这时,我与东坡开始深交。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耀眼的星辰,他们以各自的光辉照亮了人类文明的长空。苏轼这一颗与于我而言特别璀璨,他似我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苏轼面对逆境的豁达,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进。在北宋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苏轼也失败了,他的失败是一个忠臣在坚持原则,他的失败,反而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苏轼仰望星空,似乎在和那轮明月对话。他面对的不仅是波涛汹涌的江水,更是生命中无法预测的起伏。然而,正是这样的逆境,让他的内心更加深邃,如同江水般宽广,能够容纳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仅仅是高考失利,我的失败在苏轼面前变得不值一提,又何妨?大不了重头再来。

在逆境中,苏轼展现了不凡的豁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的身影,显得那么坚定,那么从容。即使身处绝境,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这颗心,宛如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是他的豁达伴我走过了最黑暗的复读路。

一转眼,人生的进度条已经拉至毕业,谁的青春不迷茫,茫然扑面而至,青春是绚烂的,也是无助的,怎么选择,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成了毕业的首要命题。无头苍蝇似地从众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我再次落榜,成为了小山村的一名小小村官。

村子里嫩绿的柿子树,驼着背的老支书,农户家遮天蔽日的葡萄架,让绚丽热闹的大学生活变成了慢慢悠悠的田园生活,告别了“繁华”的大学生活,又回到了童年中静谧美好,我和我的“老友”阔别多日,“他”又适时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苏轼对生活的热爱,是我黑夜中的一轮满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以世事浮沉为意,不以沧桑变迁为念,以一颗豁达之心,热爱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风雨交加的黄州,他吟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心中的悲凉化作诗行。教会我以淡泊之心,笑看世事变迁。对海而唱,对月而吟。在这样的场景中,他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这份自由,仿佛一颗璀璨的星辰,无论我身在何方,只要抬头仰望,就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那我呢?何时何地何事能让我自由?孜孜不倦追求的自由如何方能抵达?我开始了漫长的思考,终于,在苏轼的故事里,我找到了答案。什么是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方为自由。回顾起一路的点点滴滴,突然发现,只有学校能让我心安。“此处心安是吾乡”我应该回到吾心安处。对!我要当老师。

真好,现在我是一名光荣的,满怀爱意且自由的语文教师!

苏轼的人生哲学,亦是我心中的一股力量。“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世界在变,人生在变,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持,就能超越一切变迁,达到一种永恒的境界。工作、结婚、生子……种种新的身份应接不暇,随着时间的流逝,身边的人与事瞬息万变,如何才能追求永恒?大概安住当下、珍惜美好,用心感受方可永恒。

恍惚间,当月亮从东山升起,斗牛之间徘徊,扁舟一叶,歌声数阕,好友二三,月光如此比清澈,我仿佛化作了东山之上的月光。永远留存。

苏轼,他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光,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学着苏轼的坚韧与乐观;在我面临选择时,我学着苏轼追求心中所爱与自由;在人生困顿时,我借鉴苏轼的智慧与哲学。

这一路,借着苏轼的光,找到了人生的路。


来源:隆阳区教育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刘芳华

审核:甫云花

终审:毕少勤

隆阳区教育体育局
发布隆阳区教育体育局工作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