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关键变量”转为“最大增量”——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民生   2024-11-12 16:09   黑龙江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离不开耕地质量这个“关键变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8亿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1.9%、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53.2%,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

  全省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监督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组成调研组,于2024年3月至5月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的农田风光(摄影/兴旺)


辛勤耕耘,渐积硕果




  春争日,夏争时,万事宜早不宜迟。调研组先后赴四川、江苏等省份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与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北大荒集团、省农投集团进行座谈交流,前往牡丹江、鸡西等8个市所属的10个县,以及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增产效益明显提升,比如,齐齐哈尔市通过推行“一增四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措施,玉米亩均增产150公斤以上、亩均节本增收200元左右。耕地数量整合增加,比如,鸡西市通过水田格田化改造面积110万亩,增加有效插秧面积3.4万亩,实现亩均节资增收约150元。农田环境明显改善,比如,富锦市通过实施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等措施,2023年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到3.08,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4.3%。

  2019年至2023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86.54万亩,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尤其是2023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下达的840万亩建设任务,克服了任务量最多、施工期最短、工程难度最大等问题。


任重道远,奋斗不止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通过实地调研,调研组发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距离实现“最大增量”仍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总结下来主要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据悉,目前全省永久基本农田2.03亿亩,占全国的13.1%,力争于2030年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还需建设9500多万亩,建设任务较重。此外,黑龙江省是全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冬季时间漫长,这也意味着建设工期与农业生产作业时间具有高度重叠性,年度有效施工期不足6个月,建设周期较长。

  二是地方财政压力较大。调研组了解发现,10年前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亩均仅需投入1500元,近年来,随着人工、建材等成本的上升,亩均成本提高到了3046元。此外,虽然国债项目取消了县级配套要求,但项目管理费用不足部分仍需地方自筹,这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

  三是建管质量难以保障。往年地段较好的地块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而近年来的新建项目多为难啃的“硬骨头”,建设难度有所增大。此外,有些施工单位在技术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仍有欠缺,难以保障后续建管质量。


找准症结,精准发力


  开展调研工作,重点在于发现问题、找准症结,让调研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调研组综合调研成果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站位。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提高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识,进一步细化各级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

  二是加快建设进度。一方面要加紧编制实施方案,结合本省实际,统筹考虑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方面因素,让好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建设模式,整合现有成熟模式及技术,逐步推广形成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区分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既要拓宽资金用途范围,又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更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严格规范资金使用,确保资金足额专款用于项目建设,防止挤占挪用。

  四是加强建管力度。通过全过程监督实现建管质量“良性循环”,组建专业从事农田建设管理的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建立健全建后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研究高标准农田损毁修复综合保险。

  五是强化立法保障。适时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立法的研究、论证和储备,以法治力量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高标准农田建设既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只有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用好,才能高质量筑牢我国粮食生产基础,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来源:《法治》杂志

作者:赵虹宇


版式:祁楚杰

责编:赵虹宇

审核:黄兴旺


法治山河
依法治国的传播媒介,民主法治的宣传阵地,人大代表的知心朋友,人大工作的参谋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