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则报道让不少人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一名35岁的男子在连续加班数天后,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心脏疼痛。
送进医院后,他被诊断为“心肌梗死”,情况极为凶险。经过两次手术才逐渐转危为安。
医生说,他的血管状况,就像80岁的老人一样[1]!
近年来,此类新闻总会隔段时间就出现。中青年人突发心梗,已经不是个例。
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通宵熬夜、高油高脂高糖饮食……都是让身体在欠“健康债”,而需要偿还的“利息”却高得吓人!
日积月累,可能让三十几岁的身体,却有了七八十岁的血管。
血管一旦“破防”,心梗就发生了[2]!
很多人觉得,“心梗”(心肌梗死的简称)是老年人的“专属”,很少有人会把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每次体检,你可能会在报告里发现一个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它是一种“坏”胆固醇。如果在血管里越来越多,就很容易堆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诱发冠心病[3]。
而作为冠心病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心梗的病死率高达30%[4]。
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等这些“命中注定”的危险因素以外,拥有下面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年轻人,是冠心病容易“光顾”的群体[3]。
1.“夜猫子”
关键词:加班、追剧、夜生活
研究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8%和15%[5]。
2.“吃货”
关键词:常年外卖、碳水和油炸食品爱好者
不健康的饮食会直接导致肥胖,增加患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更容易得心梗[6]。
3.“躺平”
关键词:不爱运动、久坐一族
研究发现,与久坐办公室的人相比,从事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更低[6]。
4.“烟民”/“酒民”
关键词:长期抽烟、酗酒
吸烟是年轻心梗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7]!吸烟的人,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比不吸烟者提前10年[6]。
与此同时,戒烟的获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数据表明,戒烟可以让心梗患者降低30~40%的复发率和45%的死亡风险[8]!
此外,爱喝酒的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饮酒没有“安全值”,经常酗酒、醉酒,同样会增加卒中、房颤和心衰的风险[6]。
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可能在心梗发病之前与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异样。一旦发病,猝不及防,根本想不到自己可能是心梗。
前面说到,心梗一旦发作,致死率很高,因此及时地识别心梗症状非常关键。
心梗的典型表现包括[6]:
● 胸痛:一般为胸部持续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等部位,疼痛通常超过 20 分钟,且休息后不缓解;
● 心悸:即心跳加快或节律不规则;
● 呼吸困难;
● 大汗淋漓;
● 烦躁、恐惧,甚至有濒死感;
有些患者甚至来不及表现出上述症状,就直接休克或猝死。所以,怀疑是心梗时,最重要的是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医!
在平时,积极改变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也可以及时按下心血管疾病的“暂停键”。
所以,中年人哪怕再忙再累,也不要忽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花些时间,做到下面这几件事情,可以预防和控制心梗的危险因素,降低心梗的发作风险:
1. 定期监测血脂
关注血脂水平,可以帮我们及时掌握血管健康状况。
不过,早期的血脂异常几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很难被发觉。所以,日常要养成定期体检、检查血脂水平的习惯[4]。
2.明确标准,确保血脂长期达标
长期保持血脂达标,是预防冠心病的基本手段。
不同人群对应的血脂达标值,若不太清楚自己的达标范围,可咨询医生[3]。
3. 坚持服用降脂药
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还不能让血脂“达标”,那就要吃药了。
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降脂药物,坚持复查复诊,可以把血脂长期控制在标准内,这可以减少血管斑块的堆积形成,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常见的降胆固醇药物有4类: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单抗和PCSK9 mRNA干扰类药物。
友情提醒:千万不要随意更改服药剂量和频次,更不要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加重血管堵塞!
4.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3,5]
主要包括:
● 健康饮食:低脂少油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
● 戒烟限酒:每天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g,成年女性<15g;
● 坚持运动:每周运动3天及以上,每天30-60分钟,如散步、游泳等;
●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长 6~8 小时。
心梗不像其他慢性病,往往来得突然,走得无情。
中年人正处于体力和智力的巅峰,更是每个家庭的中流砥柱。一旦发生心梗,不论结果如何,对自己和家庭或许都是巨大的损失。
永远记住:生理年龄≠血管年龄。
不要因为繁忙,就忽视健康;不要因为“还年轻”,就忽视疾病的苗头——这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关注心血管健康,消除危险因素。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所爱的人负责!
点击下方小程序
“测一测你的心血管风险”
获取更多“心梗”知识
⬇️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审批码LEQ0033594-77804,有效期为2024-11-06至2025-11-05,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审核专家:褚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想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健康内容,记得把腾讯医典设为星标🌟哦,我们每天都等待着与你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