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沟出土鎏金银鸡冠壶,这件宝壶下面刻着的铭文,自带三个谜团

文化   2024-12-22 08:35   辽宁  

1976年4月,在辽宁昭乌达盟喀喇沁旗哈达沟的锦山公社,村民在修水渠时,意外挖到了一座古墓。村里赶紧将情况上报,考古人员赶来,发现这是一座唐代古墓。虽然古墓已经不知何时被盗,但幸运的是,盗墓者还是遗落了几件金银器,其中的一件叫鎏金银鸡冠壶,竟然成了国宝。在唐代出土的文物中,这样的鸡冠壶并不少见,可为何这件鎏金银鸡冠壶,却被专家认定为国宝。这件看似普通的鎏金银鸡冠壶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件鎏金银鸡冠壶高26厘米,底长21厘米,它的提梁被制作成鸡冠状,十分形象,生动和有趣。壶盖与壶身用银链连接,壶身鼓起,采用錾刻的工艺刻有花鹿,山石,灵芝,海水等纹饰。鎏金银鸡冠壶为唐代的文物精品,但在器形和花纹上又有着鲜明的游牧民族风格,是唐代金银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但是,小编告诉您的是,这把壶最最珍贵的地方,是它的底部錾刻着一段铭文:朝议大夫使持节宜州诸军事守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宜歙池等州团练观察处置采石军等使彭城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臣刘赞进。原来,这只鎏金银鸡冠壶还不是个普通的民间之物,它原来是一个叫刘赞的人,献给皇帝的贡品。

刘赞是何许人?刘赞在历史上是个没有太大名气的官,但是在当时,却绝对很有名气。德宗当政时期,刘赞任过宣州刺史。这就很牛吗?小编告诉你,很牛。当时的宣州绝对是个非常发达的工业重镇,不仅人口重多,而且一直以富饶著称,"为天下活饶"。而刘赞也充分发掘了宣州的富饶,唐朝进贡成风,尤其是德宗以后,地方官员争相向皇帝进贡,"以固泽恩"。而刘赞在这方面表面十分突出,并且达到了以“竞为进奉(争着,比着送礼)”而闻名朝野,成为了当时的一位进贡名人。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了,不是说好了进贡给皇帝的吗?这件鎏金银鸡冠壶被发现的地点,就应该在皇宫里,为什么却在民间出现了呢?很遗憾,没有确切记载,根据小编的推测,目前只有三种可能。

一种:是这件宝壶可能是一种样品,或者本身它就是备用品。前面已经说过,刘赞热衷进贡,他对于每种进贡的宝贝,都要严格把控质量。所以有些要进贡的宝贝,他是要亲自检查,甚至试用。自己都用着不舒服,怎么敢送给皇帝?同时,这种手工制作的金银器,为了保证进贡的效果,一定要多做出一个或者数个,到时候一个坏了,别急,我这还留了一手儿呢。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的,反而更能保证贡品万无一失。

第二种可能就是这件贡品没送上去,最后只能落在自家手上。这种提法的依据有二:一是当时的唐王朝还不是完全的天下太平,也许是局部的战争,也许是朝廷里发生了变化,当然也就不能保证他的每次进贡都能顺顺利利,有可能在运输的时候,宝壶丢失了。二是,这件鎏金银鸡冠壶既然已经刻好的铭文,那么正常情况下,就不应该留在民间。可它偏偏就留了下来,很可能就是,刘赞等人私自将其藏匿了起来。

第三种可能呢,我们先假定这件鎏金银鸡冠壶被成功地送进过皇宫,最后又成功地回到民间,回到刘赞的手中。为什么?刘赞没那个胆子,把自己送上去的东西“偷”回来。可您别忘了历史上有过一个词,叫“恩赐”,就是皇帝把进贡的宝贝,回头又赏给臣子了。

到底这件鎏金银鸡冠壶为何流落在民间,其实原因已经不很重要。单从文物本身的角度来说,它精湛的工艺,鲜明的艺术风格,还有其本身代表的历史意义,让这件鎏金银鸡冠壶成为当之无愧地国宝。


历史解密坊
历史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改变我们生活。让历史的营养,滋润我们心灵;让历史的得失,匡正我们的脚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