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CDK4/6i)治疗后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乳腺癌患者的管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2024年12月27日,中山大学宋尔卫团队在Cell子刊 Med 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autophagy plus high-dose CDK4/6 inhibitors in advanced HR+HER2− breast cancer: A phase 1b/2 trial”的研究论文,这是一项1b/2期、单臂、开放标签的研究,纳入了29例HR+/HER2-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经历了一线帕博西尼(palbociclib)治疗失败。主要终点是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的发生率。次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该研究发现羟氯喹(HCQ)联合大剂量CDK4/6i帕博西尼(200mg, qd)对CDK4/6i失效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显示出可耐受的毒性和良好的疗效。另外,2024年12月25日,iNature总结了2024年中山大学宋尔卫团队在Nature,PNAS 及Cell子刊等发表了11篇文章(点击阅读)。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CDK4/6is)联合内分泌治疗(ET)已被推荐作为晚期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因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4.8-33.6个月。然而,大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内经历了疾病的快速进展,几乎所有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疾病进展。在一线治疗CDK4/6i失败后,临床医生经常切换到其他策略,包括另一种类型的CDK4/6i和ET或采用其他分子疗法,如PI3K抑制剂。然而,这些替代方法只能延长mPFS 4-6个月,而且往往伴有严重的毒性。导致耐药的一个关键因素是CDK4/6is的给药策略。通常,临床推荐的CDK4/6is剂量明显低于临床前模型中确定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以减轻严重的骨髓毒性,但以牺牲其抗肿瘤功效为代价。更糟糕的是,低剂量的CDK4/6i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即使是那些最初反应良好的患者。因此,对于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仍然需要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CDK4/6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噬在肿瘤发展中具有双刃剑作用,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羟氯喹(HCQ)是一种破坏溶酶体酸化和酶活性的自噬抑制剂,被用作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剂。据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癌症发生的风险有关。然而,HCQ治疗乳腺癌的益处的证据有限。一些研究报道了HCQ靶向自噬可以增强抗肿瘤作用。在临床前发现,HCQ联合高剂量CDK4/6i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效,且安全性可控。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地证实自噬抑制剂HCQ与CDK4/6i联合治疗晚期HR+/HER2-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一项1b/2期、单臂、开放标签的研究,纳入了29例HR+/HER2- 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经历了一线帕博西尼(palbociclib)治疗失败。主要终点是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的发生率。次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1b期研究表明,接受羟氯喹(HCQ;600mg,bis in die[bid])加上增加剂量的palbociclib(100,150或200mg, quaque die [qd])。帕博西尼的血浆药代动力学不受HCQ的影响。推荐的2期剂量(RP2D)为HCQ (600mg, bid)加palbociclib (200mg, qd)。剂量扩展队列显示,HCQ加帕博西尼(200mg, qd)治疗是可耐受的。3级治疗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高于15.0%,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5.0%)、白细胞减少(25.0%)、疲劳(20.0%)和背痛(15.0%)。本试验中所有入组患者的ORR为41.4%(12/29)。在剂量扩大队列中,最后一名入组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2.3周,中位PFS未达到。6个月时临床获益率(CBR)为90.0%(95%可信区间[CI]: 68.3% ~ 98.8%)。这些发现得到了临床前数据的支持。总之,该研究发现羟氯喹(HCQ)联合大剂量CDK4/6i帕博西尼(200mg, qd)对CDK4/6i失效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显示出可耐受的毒性和良好的疗效。
https://doi.org/10.1016/j.medj.2024.11.012—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