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 杏林早报特邀主播〡蓝天白雪
知节始可明理,识节方能通律。法天象地参日月,食饮起居固春秋,杏林明师提醒您:冬至已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点。
这一天自然界阴气达到顶峰,但物极必反,阳气悄然复苏,植物已暗暗积蓄力量,等待着春日的萌发。
冬至节气“三候”和冬至节气民俗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冬至节气“三候”
1.蚯蚓结:蚯蚓因天气寒冷蜷缩成团,展现阴气最盛的状态。
2.麋角解:阴性动物麋感应到阳气复生,解落角以适应季节变化。
3.水泉动:寒气渐退,泉水开始暗暗涌动,这是阳气上升的征兆。冬至后正式进入数九寒天,俗称“冬九九”。
“一九到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我们即将迎来真正的“天寒地冻”。
🔸冬至节气民俗:大如年的节气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丰富的节庆习俗。
🔸北方吃饺子:饺子寓意“交子”,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南方吃汤圆:南方传统“添岁”风俗中,吃一碗汤圆意味着又长了一岁,增添吉祥如意。
🔸养阳进补:冬至时节是滋补的黄金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餐桌上体现了这一养生智慧,例如吃鸡肉、羊肉等温补食材,以增强体质。
冬至节气养生重点:温肾阳,暖脾阳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影响。
肾阳如汽车的电瓶,提供全身的原动力;脾胃则像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为人体供能并为肾阳充电。
在冬季,阳气内敛,若肾阳不足,会进一步影响脾阳,导致“脾肾阳虚”,形成一系列虚寒症状。
🔸肾阳与脾阳不足的表现
脾阳虚:胃肠功能减弱,表现为腹胀、纳差、腹痛绵绵、大便溏薄等症状。
肾阳虚: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小便频数。
脾肾阳虚:兼具以上两类症状,如久泻、五更泻、腹部冷痛、怕冷怕寒。
🔸冬至不养阳,来年多病症
冬至时节是阳气初生的时刻,如果此时不注意温补阳气,寒邪就容易趁虚侵入体内,伤及脾肾阳气。
中医称之为“母子相及”,肾阳虚进一步拖累脾阳,久而久之形成慢性病症。因此冬至时节是温阳补阳的重要窗口期。
冬至食疗推荐:羊肉胡萝卜饺子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核黄酸,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能够健脾助消化,特别适合用作饺子馅,与羊肉搭配不仅滋补,还能平衡饺子的油腻感。
🔸做法建议:将羊肉剁成肉泥,加入姜末和葱末调味。胡萝卜切碎,与羊肉馅混合,包入饺子皮中。饺子煮熟后蘸醋食用,更能暖胃驱寒。
今天的早报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家人和朋友。
您还想听什么内容?最近困扰您的健康问题有哪些?都可以留言给我们
《中医辨证》医案分析——研修课·直播
本周六大家期待已久的游学医案直播即将到来,诚邀您一起观看张教授解析学友真实医案,深化理论与实践,精解中医辨证思路。
🔸直播时间:12月21日(周六)上午9:30,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预约精彩不容错过~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智慧直播预告
本周六邀您观看张景明教授的直播《黄帝内经》冬季养生智慧,将为大家解读冬至、小寒、大寒节气如何顺时摄养。
直播时间:12月21日(周六)下午14:30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预约精彩不容错过~
《以病案精讲内科常见病》又上新啦~
「肢体经络疾病」从痹证、痿证、颤证
腰痛等4个方面展开
👇🏼识别下图二维码,新课抢先试听
往期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