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 杏林早报特邀主播〡杏林小莫
湿疹的种类和病因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其特点就是顽固和反复。因瘙痒剧烈、皮肤破损而得名。在临床上将湿疮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湿疹:多米粒装小水泡和丘疱疹为主,逐渐糜烂并渗出,常伴有奇痒,症状急而猛烈。
🔸慢性湿疹:以皮肤粗糙干燥、剧痒、脱屑、苔藓样改变为主,瘙痒顽固,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湿疹为什么难缠呢?
🔸与过敏体质有关:慢性湿疹往往与个人的敏感体质和过敏原密切相关。
🔸病理机制复杂:血虚风燥为主。很多人误以为湿疹是由湿邪引起,但中医指出,慢性湿疹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血虚风燥。
血虚导致皮肤失去滋养,风燥之邪侵袭皮肤,使得瘙痒顽固难耐。
🔸风邪的存在增加了复杂性: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皮肤,会引起瘙痒、干燥、皮肤苔藓化等症状,增加湿疹的治疗难度。
中医治疗湿疹——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慢性湿疹调养方:生地(10-18克)当归(12-24克)白芍(15-30克)川穹(6-10克)防风(6-10克)蝉蜕(6-10克)白蒺藜(9-15克)白鲜皮(9-15克)桂枝(3-6克)鸡血藤(15-30克)丹参(10-24克)黄芪(10-30克)。
🔸熟地与生地的异同及替代意义
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擅长滋阴补血,偏温助阳,适合血虚寒症。但对于慢性湿疹患者,熟地的温性可能加重燥热之象。
生地: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入血分,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生地的甘寒之性不仅清解营血之热,还能润燥止痒,在慢性湿疹患者中起到一药二用的效果。
🔸祛风止痒:防风、蝉蜕、白蒺藜、白鲜皮
白鲜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尤其对皮肤瘙痒、湿疹、癣疾等皮肤问题效果显著。
中医强调“以皮治皮”,白鲜皮因其名字和特性,在调理皮肤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营卫不和的调理:桂枝与白芍
湿疮患者常表现为营卫不和,表现在皮肤上就是瘙痒、红疹和湿疹样变化。因此,治疗中常用桂枝与白芍调和营卫。
🔸慢性湿疹的基本病机:血虚风燥与久病多瘀、多虚
慢性湿疹多因血虚风燥所致,皮肤失养而瘙痒难耐、反复不愈。同时,中医理论有云:“久病多瘀,久病多虚”。
慢性湿疹患者久病不愈,血虚进一步引发瘀血,而虚证也逐渐显现。因此,治疗中需要佐以益气活血的药物,如鸡血藤、丹参、黄芪。
🔸特别注意:当归因其润肠通便的特性,在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排便状况灵活调整剂量。
对于儿童群体,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以确保安全与疗效。
今天晚上18:05,央视CCTV10《健康之路》栏目将播出张景明教授主讲的“中医解绑难缠病之过敏”节目,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过敏的中医调理方法,不妨提前锁定央视CCTV10《健康之路》栏目,也可以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进行观看。
往期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