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开展中医支援工作期间,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王浩面对当地季节性病毒和药物匮乏的挑战,成功采用中药饮片治疗,提升患者临床效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他“手把手”引导当地医生学习体会临床诊疗思维,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情暖边疆 医疗援蒙显成效
2022年11月,王浩主动请缨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开展为期一年的中医临床支援工作。初到科右中旗,他努力克服当地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诸多困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科右中旗远离市区,当时适逢季节性病毒流行,当地一些百姓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而药物出现了匮乏。”王浩回忆,面对病毒防控形势,医院采纳了他提出的应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方案。通过查阅古籍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王浩选取了相应药物制成处方,亲自熬制并将其免费分发给患者。经过临床观察,这一方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了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科右中旗总人口25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7%。当地有5家医院,主要以蒙医为主。在开展医疗帮扶的过程中,我发挥自身中医药的特长,首先‘以针灸探路’,再通过中医药和针灸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诊治心脑血管、颈肩腰腿痛、疱疹等常见病。”王浩坦言,当地患者在收获良好疗效后,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日益提升。2023年9月,科右中旗中医医院的门诊量较之前增长了3倍。渐渐地,远在科右扎旗、通辽、长春以及乌兰浩特等地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寻医问药。
培养人才,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在科右中旗帮扶期间,王浩每周都会组织科室成员进行业务查房。针对一些疑难、重点的患者,他都会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继而作出相应的诊断,并给予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使广大住院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在学科建设方面,王浩根据当地疾病谱的特点,将中西医理论应用到诊断中,运用针药结合作为治疗手段,精准施治,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王浩介绍,科室根据中医针灸的治疗特点,扩展治疗疾病谱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失眠、面神经炎纳入科室的优势病种,逐渐形成了中西医并举、中西药并用的学科特色。
同时,王浩也会“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传帮带”,引导当地医生学习体会临床诊疗思维,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为科右中旗中医医院的发展培养人才储备。在平日出诊时,他会亲自指导青年医师,让他们对疾病的诊疗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规划其未来的专业方向。工作之余,他会组织科室进行业务学习,内容包括基础医疗知识、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他从医多年总结的经验和心得,并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此来培养科室医护人员对医学理论的兴趣,为他们今后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服务患者夯实基础。
“中医药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用中医药智慧为农村牧区群众解除疾苦。”王浩表示,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心系边疆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续写京蒙两地的深厚情谊。
学无止境 当好百姓健康守护人
“经过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的学习与实践,直至今日攻读在职博士,我分别跟随多位中医和西医领域的专家老师学习实践。他们以精湛医术救死扶伤、以崇高医德感化人心,为后辈树立了楷模。”王浩说,自己将秉承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互补的优势,更精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当好百姓健康的守护人。
伴随大雪节气开启,冷空气活动逐渐活跃起来,王浩为大家带来中医养生提示:《黄帝内经》中提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是指出大雪时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早睡以养人体阳气,待日出而起可养护阴气,以平衡状态为来年春天的蓬勃生机做好准备。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人群要按时服药、规律睡眠和饮食,监测血压、心率和血糖等情况。天气不好的时候,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锻炼,可改为在室内做有氧运动或者等午后阳光充足时外出活动。另外,冬季北方气候干燥,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建议食用萝卜、白菜等健脾行气的时令蔬菜,适度补水。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