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更多详情即可阅读原文~
科学技术普及法22年来首次修订
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在提速。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更多详情(来源:“北京科协”公众号)
《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发布
为进一步引导科研单位切实履行好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提高科研诚信内部治理能力,健全科研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科技部监督司组织编写的《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于近日公布。>>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公众号)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
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
《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
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
工信部组织开展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工作,将面向有色、化工、通用机械、轻工、电子行业,遴选以适用性为核心,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已有成熟应用实践,可快速复制推广,符合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技术,包括承载和应用技术的工艺、物料、装备、软件、系统、管理、咨询和服务等。具体包括高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绿色化技术、产业基础技术等四个方向。>>更多详情(来源:“工信微报”公众号)
(2024.11.4~2024.11.10)
神舟十八号带回34.6公斤科学实验样品
11月4日1时24分,中国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科学实验样品共55种,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燃烧科学等领域28项科学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4.6公斤。>>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公众号)
北京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在哥伦比亚卡利市召开。其间,在大会官方平行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来自全球81个国家的1200多名地方政府代表,共同展示和交流分享地方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行动与成效。在本次峰会上,北京获评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更多详情(来源:“北京科协”公众号)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新物种立春角蟾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福建省宁德市南漈山发现一两栖动物新物种立春角蟾。相关科研成果近期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正式发表。研究团队牵头人介绍,立春角蟾的学名来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每年2月,是立春角蟾的繁殖期,阵阵蛙声预示着春天到来,也是一年繁忙农事的开端。>>更多详情(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
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运
我国科研团队
在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取得突破
不同物质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波长不同、光谱各异,但人眼仅可接收有限特定波长的光,因此无法超脱红绿蓝“三原色”的“调色盘”。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自主研制出百通道百万像素的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可高效率、智能化探测“三原色”之外的更多“原色”。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