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才发觉语文是一场穷尽一生的修行

文摘   2024-11-17 10:01   安徽  

作者:豹妈

类型:育儿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前几天,一位妈妈跟我说她特别烦恼。孩子上了五年级,语文成绩一直上不去,她砸了不少钱报各种作文班、阅读班,可成效不大。

我问她:"那课本里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吗?"

她愣了一下:"课本?课本不都是基础知识吗?我觉得要提高分数,得学点深的。"

说实话,听到这话我心里挺难受的。这几年,我接触了太多这样的家长,总觉得课本太简单,非要往外找"深"的东西。


可你们想过没有,语文课本是经过几代教育专家精心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为了培养特定的语文能力。


记得我上学那会儿,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记了很久:"语文不是一门学科,是一种生命的成长。"


那时候我还不太懂,现在教了这么多年的孩子,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偶尔读到这样一条评论“如果不是着急赶路,语文应当是最美的学科了。”,我是深有感触。

语文学习就像是在精心培育一棵树,课本就是最肥沃的土壤。我们得让根系在这片土壤里扎得深一些、牢一些,而不是急着让树冠长得有多大。


咱们来细细说说,课本到底蕴含着哪些宝藏。

说个有意思的事儿。我让班里的孩子背诵《草》。一个男孩子举手说:"老师,这有啥好背的?不就是说草顽强吗?"

我笑着问他:"那你说说,白居易用了哪些词来形容草的顽强?"



他眉头紧蹙答不上来。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很多孩子读课文,都是蜻蜓点水,只抓住个大意就完事了。殊不知,作者用字遣词的功夫里,藏着最珍贵的语文魅力。

比如《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作者用"烧"和"吹"两个动词,一个凶狠,一个温柔,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写作手法,要是能让孩子们领悟到,对他们的写作水平绝对是个大提升。


我给家长们支几招,怎么帮孩子真正读懂课文。

第一个小妙招,就是带着问题读。读《草》之前,可以先问孩子:"作者是怎么写草的顽强的?用了哪些词语?为什么选这些词?"这样孩子读起来就有了方向。



第二个小妙招是读出声音。很多优秀的课文都很讲究节奏和韵律。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读出声来,那种浓浓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流淌出来了。

第三个小妙招是联系生活。读完课文,不妨跟孩子聊聊:"你生活中见过像课文写的这样的事情吗?"让知识和生活产生共鸣。


还有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反复诵读。有的家长嫌烦:"都读了好几遍了,还读啥?"



我给你们打个比方。就像喝茶一样,第一泡你可能只尝到个大概,多泡几次,茶叶才能慢慢展开,把最好的韵味释放出来。课文也是这样,多读几遍,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美才能被发现。

还有家长问我:"课外阅读要不要补充啊?"

当然要。但不是盲目地买一堆课外书让孩子看,而是要让课外阅读服务于课本。比如学完《草》,可以带着孩子去读读其他描写植物的美文,让他们比较不同作者的写法。


说到底,语文不是一门可以快速提分的学科,它需要慢慢品味,需要时间沉淀。就像是熬一锅好汤,火候到了,自然就香了。

前两天,我遇到一个以前的学生,现在都上高中了。他跟我说:"老师,我现在特别感谢您当年逼着我们背课文。那些句子在我脑子里存了这么多年,写作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用上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特别暖。这不就是我们期待的效果吗?让语文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大树。

所以,爸爸妈妈们,别着急往外跑。咱们先回到课本,让孩子在课本这片沃土上,慢慢培养出对语言的感知力和审美力。


相信我,这绝对是一笔最值得的投资。



往期精彩

数学学不好,可以看看这几部纪录片

回归课本,数学老师不教的五个小技巧

陪读多年才发现,中学踩了不少坑,可惜已经不能重来,8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中考回头看,班级排名前五的孩子,大多出自这些家庭,且都有3个共同点

高中回头看,数学一年四万多的补课费真的值吗

初中回头看,才发现补课和不补课的差距这么大



如果觉得华叔分享的方法不错

欢迎大家转发给亲人朋友哦

点点赞

华叔日记
211硕士,家有儿女,我踩过的坑不想你也趟水,分享育儿日常,家庭教育,亲子陪伴,助力千千万万爸妈一起自我成长和自律学习,做一个称职的爸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