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报】头版聚焦滨江区:三端发力,探索“抓源促治、强基固本”新实践

政务   2025-01-13 17:04   浙江  

浦沿街道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西南部,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曾获评“浙江省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先进集体”“2024全国活力街道百强”等荣誉。

  街道以铁路为界,分南北两个片区,居住群体、工商业态截然不同。南片以撤村建居社区为主,聚集拆迁安置房、小型综合体、传统工业。北片以城市、产业型社区为主,居住群体主要为城镇居民,商业以大型综合体为主。

  近年来,北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提档加速,对于街道基层治理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2024年以来,街道全面贯彻落实杭州市“抓源促治、强基固本”工作部署要求,抓好风险源头防控,立足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巩固三大方面,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未病先治

前端提升“预防”水平




  浦沿街道高校资源丰富,辖区内有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杭州医学院等6所高校。

  高教园区人流量大、年轻群体多、电诈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滨江公安分局打造了一套扎实的高教园区反诈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评为全省百强“反诈宣传角(工作站)”的“反诈一条街”。

  “反诈一条街”长两三百米,位于浦沿人流量较大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与“反邪教一条街”同为高教园区平安建设重要阵地,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近年来,当地加强平安宣传,高教园区电信诈骗发案数下降75%,案损值下降16.53%。

  浦沿街道始终坚持以“前端防发”为治理之要,积极推广“平安三率”科普彩铃,提高全民平安知识知晓率和平安建设参与度;在商圈综合体探索设立“电子围栏”,精准投送解纷热线;组建“巾帼宣讲团”“反诈小豆丁”,以及“诈无影”律师团、“骗无踪”警花团、“钱袋安”金融团等宣传力量,并推出快递网点“包裹贴”、商铺外卖“封口贴”等,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工作。

  浦沿街道线上依托“141”平台、110警情、信访“民呼我为”等平台,全口径统计排查各种矛盾纠纷;线下以网格为单位,组织社区常规力量、执法专业力量和群防群治志愿力量,结合流动人口排查等专项行动,动态掌握矛盾纠纷。当地还建立矛盾纠纷“事件库”,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人员、地点、程度、频次、范围等维度,汇聚数据、定期滤筛,建立“红黄绿”三色评估管理机制。2024年来,已开展5批次排查分析,将143条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已病即治

中端提升“处置”能力




  “我家楼上的住户长期制造噪音,影响我每天的生活和休息,希望社区可以帮忙尽快协调解决一下。”此前,长期饱受噪音之苦的俞先生,无奈之下找到浦沿街道伟业社区。

  噪音事虽小,但可能导致邻里关系紧张、矛盾激化。接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后,伟业社区网格员立即入户走访,了解情况、积极沟通,第一时间现场调解纠纷,促成矛盾化解。

  这只是网格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浦沿街道探索打造“格里平安”品牌,品牌名称表达一语双关,既在当地方言中表示“这里平安”,又有“网格平安”的寓意,不仅接地气,更契合当下基层治理思路。

  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如何处置化解”这一议题,浦沿街道通过“雁阵”培训、比武打擂、碰头交流等形式,鼓励社区立足自身实际,探索个性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目前,江南社区“小区夜话”“网格议事会”治理模式,华悦湾社区“三微”治理模式,伟业社区“114工作模式”,六和社区“1+3+N”“平安圆桌会”治理模式广受好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有效提升。

  同时,浦沿街道针对纠纷发生频繁、百姓重点关心的物业管理类矛盾,专项开展“物业提档升级”行动,破解车辆乱停、小门难进等问题,推动物业服务质量、居民“三感”双提升。




病结根治

末端巩固“常态”长效




  “浦沿街道作为江南科学城的核心、滨江发展的新蓝海,拥有企业15000余家,上市企业19家。聚集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海创基地、金盛工业园等楼宇园区59个,大华科技、恒生电子、正泰集团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东冠集团、富成建设、胡庆余堂等传统强优企业,以及国际零磁科学谷、智慧新天地及智造供给小镇等创新产业平台。”浦沿街道平安办负责人表示。

  针对辖区内企业较为密集、创新活力度高的情况,浦沿街道挂牌成立火炬产业社区。社区占地约1.5平方公里,共有楼宇61座、企业1858家,服务人口共计3万余人。

  作为拥有36个租赁型园区的产业社区,如何在各类纠纷中摸索出自己的治理模式?火炬产业社区给出了答案。社区在企业密集分布的AI产业园和腾虎科技大厦,成立“火炬·连心桥”企业园区矛调微站,通过共享园区内部会议室、招待厅等场地,整合矛调微站的多方资源力量,为周边企业园区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确保矛盾问题能够在园区内部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减轻职能部门调解压力,提升园区整体治理效能。

  除了企业园区,浦沿街道辖区内还有滨江宝龙城、开元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街区,仅滨江宝龙城日均人流超7.3万,周边治安、经济、消费、劳资、情感等类别纠纷,成为辖区警源矛盾纠纷重要源头。

  浦沿街道聚焦“警源”多发频发所处时间和区域特点,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模式,创新建立“一中心二岗亭三队伍”工作机制,一中心即综合治理微中心,二岗亭即“滨安亭”和治安岗亭,三队伍即综治队伍、志愿者队伍、矛盾调解队伍,对各类警情纠纷、信访诉求、投诉举报等事项,分类分流处置,实现“商场吹哨、条线(社区)报到”,不断完善辖区商业综合体治理体系。

  从高效处理零散矛盾纠纷到抽丝剥茧形成产业园区专属调解品牌,从综合体“警”“访”源纠纷高发到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体治理模式,浦沿街道对待“矛盾纠纷化解”这一课题,抱有“常抓不懈”的坚定态度。

  平安之于发展,有如基座之于高楼。浦沿街道将多维度、全方位抓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盯住盯牢每一件“小事”,让平安浦沿可感更可及。


信息来源:浙江法治报

杭州政法
致力于平安杭州创建,让平安幸福普惠人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