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源促治·强基固本”——政法记者走基层栏目持续展风采,本期走进上城区,让我们一起看看“上城新‘枫’景”的魅力。敬请关注!
曾经,流动摊位占道、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让九堡街道的居民生活备受困扰,导致矛盾纠纷不断。如今九堡街道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所、社区等力量,坚持预防危险、多元治理、高效处置,全面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动小摊贩实现规范化、集中化经营,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感谢法官,感谢你们团队,这下家里终于太平了。”近日,在彭埠街道共享法庭内,王大爷一家的分家析产纠纷,通过市场化调解,仅用了3天时间就得到了圆满解决,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与正式诉讼相比,当事人只需支付诉讼费的一半。
原来,王大爷居住的房屋涉及拆迁重建,几年时间过去了,一家人搬进了新居,但在家庭成员之间对房屋的确权和分割上意见不一,导致不动产权证迟迟无法办理。儿子王某因急需用钱,本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考虑到起诉不仅律师费用高昂,而且法院排期漫长,这让他感到十分犹豫。在权衡了成本和时间后,儿子王某决定放弃传统的诉讼途径,转而选择了市场化调解。
“像这种‘市场+公益,专职+兼职、传统+数智’的调解模式,不仅增强了调解队伍的‘造血功能’,更发挥了辖区内从事民事、刑事、行政等律师资源优势,让调解专业性、针对性更强。”彭埠街道党工委委员俞德坤表示,配备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减少了接案、文书制作、归档时间,将调解周期从过去的30天缩减到现在的15天。截至目前,彭埠街道共发生矛盾纠纷13404件,诉前调解成功率、人民调解成功率分别达40%、96%以上。
“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背后,是上城区打造了主体多元、充分竞争、有益互补的调解格局。”上城区法院副院长张妍妍介绍,我们通过“区委领导、政法委统筹、法院会同司法局主推、各街道及部门协同”,助推市场化调解全域铺开,实现14个街道驻点全覆盖,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
日前,杭州钱塘智慧城城北园区一企业因企业账户无法正常使用,向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九堡派出所求助。九堡派出所了解情况后,通过“一呼百应”机制,联动相关警种获取专业支撑,派出项目警官到企业指导法务部进行具体操作,仅用3天成功帮助该企业顺利解决账户问题,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智治赋能、协同共治。九堡街道结合“一呼百应”社会共治体系建设工作,为各村社、部门及重要点位配置270台5G智能单兵装备,做到实时掌握、在线指导突发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置工作。并加强街道“小脑”与区社会治理中心双向融通,深化与派出所的警网协同,实现街道与执法条线、公安系统数据“多向同步、一键直达”。
今年以来,九堡街道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完善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推动落实“一呼百应”社会共治体系,提升街、社、格工作联动效率,构筑基层网络设备和人员队伍力量的有效互补,整合辖区学校、银行、医院、商场市场、楼宇等9大类215家单位1232名社会共治力量分批纳入“一呼百应”共治队伍,让基层共治力量随处可见,“平安建设”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