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社区出面协调召开联席会议,小区又多了一个车辆出入口,解决了上下班晚高峰车辆拥堵问题。”风雅钱塘的居民鲍师傅向社区竖起了大拇指。
月明社区东至春晓路,西至江汉路,南至滨和路,北靠江南大道,由三个小区和两个楼宇组成,划分为10个网格,共4328户,常住人口近2万人,流动人口占比接近1/4,是一个新老杭州人混居、居业融合的共生并存社区。租户多、人员杂;邻里沟通少、融合难。特别是杭州地铁18号线江汉路站项目实施以来,社区时刻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平稳推进地铁项目、维护居民权益的过程中,社区积极探索“三源治理”新路径,将矛盾问题归类,总结出“三诉三办”工作流程,即闻风而动、未诉先办;识微见远、不诉自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实现“抓前端”“见成果”“治未病”,注重源头预防、源头化解、源头管控,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拓宽纠纷化解路径,将一件件“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未诉先办,关心群众有“温度”
面对近两万居民,社区仅靠25位工作人员走访了解情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更好了解居民急难愁盼,月明社区将“范爱众”理念与美食相结合,打造“众+”美食共享空间。联合社区内党员、美食爱好者、爱心居民等包粽子、包饺子、做汤圆、烤红薯,送给辖区老人、垃圾分类指导员、保安、快递员等,促进相互间融合,慢慢形成“熟人社会”。凭借“爱心传递”瓦解“居民心墙”,依靠“面对面”交流消除“距离感”,从而更精准、更全面、更主动探索居民诉求,提供贴合居民需求的服务,协调好地铁施工带来的相关问题。
不诉自办,基层治理有“速度”
居民群体素质出众,汇聚自各行各业精英,针对同一问题,能多向探讨,提出可行性强的建议,如果搭建平台给予机会,可以整合形成高质量解决方案。面对地铁施工这一涉及公众的问题,月明亟需汇聚居民力量,共商共治。
今年年初,月明唠嗑室应运而生。社区整合多方资源,动员党员、小区骨干力量、各行各业精英特别是地铁施工相关行业的从业居民等参与,将唠嗑室嵌入到人大工作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沟通交流,实现“网格事、网格议、网格治”。
议事过程中,精炼使用“三能”聚力法:“动能搭建”议事平台,精准聚焦矛盾核心,多元主体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制定解决方案;“强能落实”解决方案,对议事成果的轻重缓急实施分类办理;“蓄能延伸”跟踪项目,培养居民成为项目监督员,深度跟踪项目的进展,确保项目处于有效监督以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三能”聚力法,成功实现居民自治,形成工作闭环,化解矛盾。如地铁交通改道时,落实了居民对小区进出通道、网约车停靠、非机动车道等细节提出的优化方案,实现“网格事、网格议、网格治”。
接诉即办,解决问题有“深度”
随着江汉路站地铁项目施工推进,噪音、空气等污染愈演愈烈,偶发断水,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沿线外围商户受到牵连,负面效应渐次蔓延,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为更好捍卫居民和商户权益,月明社区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凝结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各类党组织等多方力量,建立党建共建机制,创新启用“五建”联动法,扩大党建“辐射圈”,即一“建”机构,筑牢组织根基,选派专职联络员,加强联络,确保信息畅达和组织高效有序运行;二“建”制度,设立联建工作章程,明确行动准则,凝聚打造“美好月明”共识,推动联建工作齐头并进;三“建”资源,整合联建资源,搭建联建资源共享平台,汇聚多方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共建目标实现;四“建”项目,将“众+”美食共享空间、月明唠嗑室梳理出的亟待多部门协同解决的重点难题纳入联建项目体系,依托联建优势攻克重点难题;五“建”反馈,重视联建工作落地,建立联建反馈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推动各项目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与显著成效,实现联建工作闭环管理与持续优化提升。今年,月明社区充分发挥“五建”联动法优势,与联建单位协同攻克地铁施工引发水管爆破致沿街商铺停水、风雅钱塘6号楼夹层管道破裂致污水倒灌等难题共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