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写在洛阳“双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文摘   2024-06-22 15:47   河南  

万里驼铃丝绸路,千年运河水流长。

华灯初上,隋唐洛阳城人气火爆,穿汉服拍照仙气十足,赏唐宫乐宴感受万国来朝,与唐风古韵撞了个满怀;午后时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沉浸式感受运河繁忙,科技感场景特出片,被赞“拍照打卡的天花板”……“双申遗”成功十年,洛阳续写了“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


《洛阳晚报》2014年6月23日V04版


时间拉回到十年前,洛阳收到来自多哈的喜报:“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一条是连接东西文明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运河,这两条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在此交汇,洛阳是全国唯一的“双申遗”城市!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古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沿线考察,反复叮嘱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为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双申遗”成功这十年,保护、传承、利用,让“一路一河”在洛阳焕发出了时代新风貌。



驼铃古道,大漠孤烟;千里长河,漕运粮盐。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而大运河则是一首无法忘却的“流动史诗”,它们深藏着中国繁荣的神秘信息,蕴含着中国和世界文明沟通的奇妙代码。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大运河的中心,当年,班超从这里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丝路,隋炀帝下令在这里开挖运河;今天,回洛仓遗址等保存完整,定鼎门遗址千年前的车辙清晰可见,永宁寺塔基遗址历历在目……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价值不可估量,是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标识。世界遗产的“金苹果”落到我们的手中,我们有责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



保护起笔,绘出大遗址“站起来”新景。主体全面封顶,10月正式开馆!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占地219亩,总投资5亿元,届时将“唤醒”这个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人们可登上观景平台,东瞰铜驼街,西眺白马寺,在历史对话中留住文化根脉。



保护好世界遗产,是洛阳申遗时的郑重承诺。我市探索大遗址保护新模式,积极打造国家遗址公园3.0版本,天街遗址保护展示贯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天津桥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设计,永泰门和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立项批复,加快恢复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再现举世罕见的“七天建筑”传奇……随着一个个重大标志性工程的推进,洛阳兑现承诺,让更多宝贝遗产“醒过来、亮起来”。



文化为墨,写下文化遗产“活起来”新篇。一粒米要过多少关,才能到达皇帝的餐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用沉浸式互动体验,生动讲述了“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将运河背后“弦歌不断”的文化呈现出来,打造出大运河IP的又一力作。



传承历史文脉,就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风起洛阳》展现东方魅力,到《唐宫夜宴》梦回大唐;从《龙门金刚》令人惊艳的国风美学,到博物馆奇妙夜大玩“穿越”,洛阳将传统与流行融合、现代与历史交织,打造出一个个文化IP,也向年轻人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奇妙”的盒子,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唤醒了他们文化自信的蓬勃血脉。



创意挥毫,捧出文旅文创“火起来”新作。“韩愈诗里的天街回来了!”省运会走进遗址公园,洛阳把“大遗址”变成“会客厅”,把入“场”仪式变成入“城”仪式。这种颠覆性玩法,让城市“原地‘出圈’”,令全国惊艳。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利用文化遗产的“最佳姿势”。谁能拿出颠覆性创意?谁能抓住风口?让游客用“脚”投票。洛阳深挖文化,走创意路,从汉服等方式创意引流,到“夜宿古墓”、全城剧本杀等吸引全国玩家,一系列新场景新业态,让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吸引年轻化消费,成为全国文旅的“顶流”。


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让世界重新认识洛阳,让洛阳再次向世界走去!路与河的故事等待全新的讲述,千年文脉的荣光召唤更新的创造。让我们带着责任和匠心,在行走“一路一河”间千问千寻、迎“风”而上,唱响传承创新的旋律,在重振洛阳文化辉煌征程上阔步向前,书写世界文化遗产的新传奇!



转自:掌上洛阳客户端

汉魏洛阳
阅 汉 魏 洛 阳,知 古 今 兴 废。
 最新文章